文章详细页面

“儒”名再探
在线阅读 收藏

古人以“柔、濡、需、区”等释“儒”是取同韵字来解字,但以“柔”释“儒”非纯粹声训之故,汉唐间的“儒”字的确多有“优柔—柔弱”之义,其原因可能是礼乐儒生尤其是礼乐童生的生理特点、职业特点、行为特点与柔弱相关(相较当时尚武世情,礼乐之文即为柔弱)。“儒”是术士之称,故先秦时代操方仙之术的术士也称“儒”(秦皇所坑多属此类),但真正的儒士并非方仙之士。“师”本掌教“三德三行”,“儒”本掌教“六艺六仪”。“三德”即至[知]德、敏德、孝德,“三行”即孝行、友行、顺行,“六艺”即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六仪”即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之容。“儒”本指擅长技艺尤文化技艺之人,儒家崇奉的周公或孔子就是多才多艺之人,而且尤其擅长礼乐、重视礼乐。“儒”作为“术士之称”,从职业范围或从业特点来说,它相当于古人说的“四民”中的“士”,是以社会型技术、技艺去服务社会的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