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选择本民族教育 保持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收藏

在韩国,华侨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从华侨小学到华侨初高级中学,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系统。华侨小学几乎遍及华侨居住的省市,华侨中学主要集中在首尔、仁川、釜山、大邱等市。华侨学校目前采用的学制和教材都是中国台湾的,另外加上韩语课程。华侨学校的经费完全由学生的学费和学校其他收入负担,台湾负责提供免费的教材和其他参考用书。

目前,在华侨学校就学的学生需要交纳昂贵的学杂费,一般每年每人200万~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1.8万元),甚至更高。由于华侨规模的缩小以及其他原因,到华侨学校就学的学生人数也在减少,因此,学生的学杂费负担也就越来越重。

选择华侨学校需要交纳高昂的学杂费,而选择韩国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则是免费的。此外,由于华侨学校的教学与韩国教育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华侨学校就学的学生继续获得韩国高等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每年韩国高等教育部门只分配少量的名额给外国人学校,但如果接受韩国教育系统的教育,就可以和韩国学生同时参加高考,相对公平地获取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尽管这样,绝大多数华侨还是自愿选择让孩子在华侨学校接受教育。即便是那些与韩国女子通婚的家庭,他们也都选择将子女送到华侨学校接受教育。从首尔、仁川两市的华侨中小学生的情况来看,将近有40%学生的母亲是韩国人。由此表明,华侨与韩国人的通婚率是相当高的,在40~49岁人中至少达到50%以上。

韩国华侨为何宁可承担更高的教育成本,且面临在韩国接受高等教育机会降低的事实,而愿意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华侨学校教育呢?华侨这一特殊选择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很显然,从现实情况看,他们的这一选择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选择,以较小成本去获取更大收益,他们则是付出更大成本去获得可能更小的收益。如果不从文化的意义上去考察,他们的行为选择就难以理解;但如果考虑到文化因素的作用,那么在经济学看来不是理性选择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理性的。

每当问及华侨为何选择华侨学校而不选择韩国学校教育时,他们非常一致的回答是:“中国人就应该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育。”此外,他们谈到,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因此,接受中华文化教育自然受益更大。

从跟华侨的接触以及他们的叙述和解释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们有着一种强烈的中华文化的认同倾向,甚至他们有较多的人似乎还有一种中国文化优越感意识。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华侨接受韩国文化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譬如接受韩国的饮食和使用韩语频率的提高。但是,接受大社会文化并没有消解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华侨看来,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核心和灵魂,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他们来说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这是维持自己民族身份和民族特色的必要途径。这一点在韩国华侨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韩国华侨群体中,“身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的价值观念普遍流行。在这一价值观念的支配下,韩国华侨把崇尚和继承中华文化传统当作一种伦理责任和理想,在这种氛围里,人们都不想轻易放弃本民族文化教育,他们担心如果本民族教育缺失会给下一代造成终生遗憾。所以,绝大多数华侨更倾向于自己孩子接受本民族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在韩国,相对独立的华侨教育系统的形成虽然与以往“台湾当局”的侨务工作有着一定关系,但是从华侨自愿选择接受华侨学校教育的事实来看,则主要反映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正是这种文化的认同,使得华侨在侨居生活中既接受和适应大社会的主流事物,同时又保留着自己的特质,从而维持着非同化的状态。更让人惊奇的是,华侨年轻人对韩国的归属感较弱。在大多数国家,新生代的融入状况较好。无论语言、生活习惯,还是伦理观、朋友圈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住在国的影响。但韩国华侨新生代却是特例。调查统计显示,韩国成年华侨希望长期留在韩国居住的比率尚有44.6%,而青少年打算长期在韩国居住的只有27.8%。在青少年韩国华侨当中,韩国朋友多的只有6.9%,而中国朋友多的则有81.9%。由此可见,年轻的韩国华侨的韩国朋友很少,他们在韩国长期居住的愿望也不强烈。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韩国华侨新生代从小就生活在华侨的小圈子里。他们不像东南亚华侨、华人子女那样有外国保姆,也不像欧美华侨、华人子女那样从小进入当地人办的幼儿园。在韩国,华侨教育几乎自始至终在自己的圈子里进行,小时候上的是华侨幼儿园,接着上华侨小学,然后是华侨中学。即便上了大学,以前大多也是到中国台湾留学。与韩国人交往的机会很少,融合状况自然一般。对于未来,他们经常感到彷徨。一位年轻的华侨导游说:“在韩国生活,经常不知道今后生活的路应该怎么走。以后,我可能到美国,也可能到中国,即便我留在韩国,将来我的小孩也要送到美国或中国。”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