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是北京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是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本文从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切入,结合区域协同发展、创新生态构建,厘清促进创新要素流动的动力因素和融合发展机制,分析北京市“三城一区”创新要素流动现状,总结创新要素流动存在的障碍,探究“三城一区”实现创新要素合理配置与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为北京国际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总结了北京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进展与趋势特征,剖析了当前北京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新发展阶段北京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北京围绕首都战略定位与城市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明确发展重点;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数字农...
“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定位。国际医疗旅游发展是消费提质扩容、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为促进的有力引擎,也是发挥大兴国际机场航空枢纽作用的重要载体。综合研判,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医疗旅游消费示范区大有可为、正当其时,但仍面临航空枢纽能级提升、国际化高端化医疗旅游资源集聚、政策保障水平需提高、监管治理水平需提升等...
生产性服务业是当前北京经济增长中产业产值比重最高、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一部分,对北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报告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行业、企业三个层次,利用2008~2023年的数据,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集聚程度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从产值视角来看,北京中心城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对经济增长而言依然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但是从企业视角来看...
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区域创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及政策链的融合发展。受经济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能力、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区域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绿色信用担保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绿色信用担保的实践,并探讨了以固体废弃物回收为例的绿色担保基金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绿色信用担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创新不足、风险管理能力弱。为推动绿色信用担保发展,提出要完善绿色信贷担保基金制度、鼓励地方政府设立绿色信贷担保基金、拓...
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围绕改革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深入推进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间接融资提质增效,量增价降面扩;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展;科技应用不断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活跃。但也面临股权融资比例低、耐心资本不足、信贷融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相关配套制度尚需完善等科技金融发展的共性问题。建议多措并举提升股权融资水平...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北京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推动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迅速落地,首都金融“五篇大文章”亮点纷呈,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取得突破,统筹金融发展与安全...
北京市财政收入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收入规模达到6300亿元以上,增长3.1%,收入质量持续保持全国最优,税收收入占比85.9%。财政支出靠前发力、加力提速,结构进一步优化,统筹使用各类资金,突出支出效能,保持较高支出强度和较快支出进度,有效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做好重大改革、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保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的势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