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高速铁路与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使通勤出行、物流运输等交通方面的需求急剧增加。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由2010年的7000万辆迅速增长到2019年的2.6亿辆,2018年铁路和航空运输旅客高达40亿人次。城市内部的交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中国各大城市雾霾污染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带来严重的“城市病”(马丽梅等,2016;孙传旺等,2019)。在此背景之下,大力发展清洁环保的城市外部交通基础设施,疏导城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就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较于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等其他城市外部交通基础设施,高速铁路更加适合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以电力驱动的高速铁路列车具有环保低污染的特性,被公认为最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Janic,2003;Smith,2003;Spielmann,Scholz,2005;Givoni,2007)。以每乘客公里为单位,高速铁路、汽车和飞机的能耗比为1∶2.4∶2.8(Barrón et al.,2012)。更为重要的是,高速铁路通过改变城市之间的时空关系,提高了城市间的可达性,加速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通速度,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系统的生产效率提高,进而能够有效抑制环境污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聚焦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生态环境部通报2018年全国338个城市中有262个PM2.5平均浓度超标,空气质量超标天数比例高达21%,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进入人体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的风险(Lelieveld et al.,2015),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导致1997年中国GDP损失高达64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6.7%(Matus et al.,2012)。

目前,探讨中国高速铁路对环境影响的文献还不多见,深入探讨高速铁路对环境污染影响传导机制的研究更是缺乏。本章通过构建新的高速铁路可达性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通过城市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