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水平是衡量学校和区域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指标。本报告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中小学师德规范、准则内容为圭臬,将规范中所包含的国家、学生、专业、个人品质、同事、家长6个师德维度作为分析框架,考察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水平。本报告通过对北京市11个区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到有效数据2904份。研究发现,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较高,在6个维度中,专业维度得分最高。不同性别、教龄、学校所在地、岗位、学历及是否为班主任教师在师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及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文件为北京市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为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双减”“教师交流轮岗”政策背景下,师德建设应关注教师情绪、体现人文关怀;根据新形势提高师德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体验到被需要、被认可、被尊重,保障交流轮岗教师最大限度上在新岗位发挥作用;应切实保障教师的权益,对于具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最后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转变师德认知:从“道德枷锁”转向“为己之学”。提高反思能力:从“理所当然”转向“三省吾身”。践行专业伦理:从“单向度道德律令”转向“多维度伦理实践”。关注师德评价:从“评定”转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