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心系灾区,情暖元宵——2010年3月元宵节活动
在线阅读 收藏

摘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五,来自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历史学系等院系的志愿者们组成“百人计划”新学期第一期志愿服务团队与甘肃文县尚德镇的部分中小学生和家长共度了我国传统节日——元宵佳节。

志愿者们于2月22日出发,历经30多个小时火车硬座和8小时汽车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文县。一到文县,他们就入住尚德镇中心小学和马泉村等多个山区教学点。在未来的几周中,志愿者们将承担500余名孩子英语、数学等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开设环境教育课堂。志愿者们除在学校授课外还将为部分需要特殊关怀和帮扶的同学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以为当地学校,尤其是远处深山的教学点提供教育援助。志愿者们还将开展县域水资源调研、白水江流域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图片展、环保电影展映等活动,并结合专业特点和项目开展半年多来积累的第一手资料为当地的城乡建设、污染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援。

他们把在文县的志愿服务当成是自己在第二课堂中珍贵的一课,把寒假与亲人团聚的时间献给灾区的孩子们。志愿者们吃住都与当地老乡在一起,全方位地感受着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生产生活,也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来自燕园的温暖。这一刻,志愿者们都把自己当成“文县人”。今年的元宵节恰逢周日,志愿者们和灾区的老乡及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吃元宵,开展了一系列联谊活动,一起欢度元宵。

当天早晨,志愿者陈佳就前往十几公里外的文县县城“买菜”,其他志愿者把尚德小学的活动板房教室板房打扫得干干净净,简单又温馨,简陋的活动板房中充满了节日的气氛。随后,老乡和孩子们陆陆续续结伴而来,一张张纯朴可爱的面孔中流露出欣喜和好奇。众人拾柴火焰高,和面、擀皮、填馅、捏合、搓团……在一阵阵欢笑声中,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饺子和不规则圆形的汤圆很快做好了。这些凝结了志愿者和老乡、孩子们共同劳动的结晶增添了这个传统佳节的节日氛围,也给志愿者和孩子们留下了共同的美好回忆。

“汤圆好吃,饺子也好吃,你们大老远地跑过来帮助这些孩子们,真是感谢你们了……”家住文县尚德镇尚德村65岁的李奶奶紧紧握住了志愿者刘婧宇的手,十分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做汤圆包饺子,包得漂亮吧!”来自五年级的李曼琳同学十分骄傲地举着自己包的一个饺子告诉来自城市与环境学院大二的志愿者肖霄;“我觉得自己做的饺子特别好吃,以前的饺子都没有自己做的好吃,谢谢北大来的哥哥姐姐们!”来自四年级的李子萌同学兴奋地说道。一顿简单的饺子汤圆宴,就在温馨而愉快的氛围中慢慢进行着,在孩子们一张张可爱而又充满朝气的脸庞的映衬下,新年里的阳光显得格外灿烂。志愿者吴国治表示,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灾区新的希望。在尚德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春联,房檐上也挂满了灯笼,处处显示着灾区群众对新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志愿者们坚信,灾区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能让大山里的孩子和大山外面的孩子一样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建设家乡是项目每一个支持者和参与者的共同心愿。亲情暖元宵,爱心系尚德。志愿者们也坚信,一定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为文县灾区的发展以及文县的灾后重建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

2010年3月1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