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梦想
下课后回到住处,一个个翻阅他们写下的理想,真的深受感动。医生、教师、军人、音乐家、画家……虽然理想各种各样,但是从这些文字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坚定的信念。有很多孩子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乡的面貌。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在高三这一年的时间里,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前进。
我还记得课堂上的歌声。
在好几个班,我都会教孩子唱《最初的梦想》。这是很老的一首歌了,但是很适合高三这个年级,因为它很励志。我希望他们能够像歌中所唱到的那样,在高考、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能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在有一个班,快要下课的时候,班长号召大家说,咱们一块唱首《朋友》吧,于是全班就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了起来。“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是的,短短的一个下午,我们可能不能教会他们什么,但就是这几个小时,却可以使我们成为朋友。
还有和孩子们晚上的谈心。
白天的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们谈心;晚上在我们的住处,才会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只有走入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给予他们帮助。有时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的心情是略带沉重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初中时成绩都是比较好的,家里也很看好。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对于新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不适应,或者由于离开家人的悉心关怀,再加上高一高二有些荒废学业,成绩也就一点点下降了,他们也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当谈及高考,很多人只是无奈地摇摇头。那时的我,一时语塞,似乎找不出其他更好的话语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只能说出一些“坚持、努力、不后悔就好”等毫无生命力的苍白的语句。我告诉班长,要从他做起,带头努力,调动起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他也坚定地点了点头。
好多人的情况都是类似的,我想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老师、来自朋友、来自家人的一点关爱。支教的志愿者能教会他们的东西也许不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是通过我们每个人之口,传递给他们一种信念,让他们重新树立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高考、对于未来的希望。
当然还有这些天一起陪伴的队友们。
每一个人都是倾注了百分之百的心血,希望把这次支教做好。
同队的金晶同学由于水土不服,刚到文县的第一天就发了高烧。这可急坏了我们,送医院,打吊瓶,吃药,大家轮流负责照顾。不等身体完全康复,她也要坚持去和孩子们在一起。
每一天晚上,大家都会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给孩子们辅导功课。送走孩子们之后,我们还会准备第二天上课的内容,基本上大家每天都是到了凌晨一点才会休息。
记得离开前一天的晚上,辅导完功课后,队长小铭带着他所在班级的其他几名“小老师”,为第二天课上的表演而努力练习舞蹈Nobody,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他的体型是最不适合跳舞的,可是他的动作却是最标准的。透过每一个动作,都能看出他的执着与认真。
离别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有好多学生过来为我们送行,好多人早早就到了我们的住处。这一晚大家聊得很尽兴,玩得也很欢乐。这一晚,空气中弥漫的味道,除了欢乐,更有不舍。送走最后一批学生,已经是11点多了。洗漱,收拾行李,不知怎的,这一晚,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7月31日,凌晨4点半,起床,把所有东西都塞进了箱子。5点半集合。严重的睡眠不足让我早上起床那会儿特别难受。要上车了,眼泪依旧顽强地没有掉下来,只觉得男生还是得坚强些,现在竟然有些后悔了。客车缓缓地开动了,看着窗外路灯下他们的身影,挥挥手,再见了……再见,孩子们;再见,文县一中。但是我们清楚,对于他们,对于这个地方,我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了……
这次的支教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束,也远远不会结束。还有很多地方比文县还要贫困,还有很多孩子渴望着得到帮助,他们渴望获得知识,走出大山,告别贫困。这是我们的责任。前方的路,依然十分漫长。
');" class="a2">收藏2012年7月31日清晨,是我们离开的时候了。离开甘肃文县,这个我们渡过了10天,240个小时,14400分钟,864000秒的地方,离开那群我们教过的,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谈心的孩子们。
在离开文县前往广元的路上,带队的张帆老师组织我们唱起歌来,希望我们克服睡意,再看看文县最后一眼。而我此时的心情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五味杂陈,只管把头靠在窗上,无力地听着他们的欢笑。当《老男孩》的歌声响起,不知怎的,自己的眼泪就再也抑制不住地往下流。为的是这些天来和这群孩子们的相处,为的是这些天来和二团三队所有成员结成的深刻的友谊,为的是这个暑假自己的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以及所有说不出的情感。脑海里浮现出这些天来发生的一幕一幕……
我清楚地记得,支教第一天,当我问到班里孩子们他们对高考的预期成绩与理想的大学时,他们的一脸茫然。或许是对于我的陌生感造成他们一时的拘谨,或许是这个问题太突然以至于他们没有想好如何回答,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信。他们是平行班的孩子,可能真的和实验班有差距;但我告诉他们,人生来是没有差距的,造成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你后天是否付出了如同他人一般的努力。课后我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当得知我第二天不能再给他们上课时,他们遗憾的表情使我知道我已经成为他们的朋友。我说晚上可以到我们的住处去补习功课,他们的欣喜又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天真、质朴与纯洁。他们充满对学习的渴望,只是没有机会享受到与其他同龄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
这一天,我暗暗下定决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树立起生活的理想,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让他们不要对高考、对未来失去信心!
我记得那些孩子们写有自己理想的纸条。
我一直觉得,人是要有理想支撑的。每一个同学,我都希望他们写下自己的理想。看着他们在课堂上认真思考、慎重动笔的样子,我越发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了。
最初的梦想
下课后回到住处,一个个翻阅他们写下的理想,真的深受感动。医生、教师、军人、音乐家、画家……虽然理想各种各样,但是从这些文字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坚定的信念。有很多孩子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乡的面貌。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在高三这一年的时间里,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前进。
我还记得课堂上的歌声。
在好几个班,我都会教孩子唱《最初的梦想》。这是很老的一首歌了,但是很适合高三这个年级,因为它很励志。我希望他们能够像歌中所唱到的那样,在高考、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能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在有一个班,快要下课的时候,班长号召大家说,咱们一块唱首《朋友》吧,于是全班就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了起来。“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是的,短短的一个下午,我们可能不能教会他们什么,但就是这几个小时,却可以使我们成为朋友。
还有和孩子们晚上的谈心。
白天的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们谈心;晚上在我们的住处,才会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只有走入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给予他们帮助。有时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的心情是略带沉重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初中时成绩都是比较好的,家里也很看好。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对于新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不适应,或者由于离开家人的悉心关怀,再加上高一高二有些荒废学业,成绩也就一点点下降了,他们也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当谈及高考,很多人只是无奈地摇摇头。那时的我,一时语塞,似乎找不出其他更好的话语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只能说出一些“坚持、努力、不后悔就好”等毫无生命力的苍白的语句。我告诉班长,要从他做起,带头努力,调动起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他也坚定地点了点头。
好多人的情况都是类似的,我想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老师、来自朋友、来自家人的一点关爱。支教的志愿者能教会他们的东西也许不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是通过我们每个人之口,传递给他们一种信念,让他们重新树立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高考、对于未来的希望。
当然还有这些天一起陪伴的队友们。
每一个人都是倾注了百分之百的心血,希望把这次支教做好。
同队的金晶同学由于水土不服,刚到文县的第一天就发了高烧。这可急坏了我们,送医院,打吊瓶,吃药,大家轮流负责照顾。不等身体完全康复,她也要坚持去和孩子们在一起。
每一天晚上,大家都会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给孩子们辅导功课。送走孩子们之后,我们还会准备第二天上课的内容,基本上大家每天都是到了凌晨一点才会休息。
记得离开前一天的晚上,辅导完功课后,队长小铭带着他所在班级的其他几名“小老师”,为第二天课上的表演而努力练习舞蹈Nobody,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他的体型是最不适合跳舞的,可是他的动作却是最标准的。透过每一个动作,都能看出他的执着与认真。
离别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有好多学生过来为我们送行,好多人早早就到了我们的住处。这一晚大家聊得很尽兴,玩得也很欢乐。这一晚,空气中弥漫的味道,除了欢乐,更有不舍。送走最后一批学生,已经是11点多了。洗漱,收拾行李,不知怎的,这一晚,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7月31日,凌晨4点半,起床,把所有东西都塞进了箱子。5点半集合。严重的睡眠不足让我早上起床那会儿特别难受。要上车了,眼泪依旧顽强地没有掉下来,只觉得男生还是得坚强些,现在竟然有些后悔了。客车缓缓地开动了,看着窗外路灯下他们的身影,挥挥手,再见了……再见,孩子们;再见,文县一中。但是我们清楚,对于他们,对于这个地方,我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了……
这次的支教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束,也远远不会结束。还有很多地方比文县还要贫困,还有很多孩子渴望着得到帮助,他们渴望获得知识,走出大山,告别贫困。这是我们的责任。前方的路,依然十分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