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我珍藏了六十多年,它是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国师)开办时校址的全景画面。这里是决定我人生去向的基地,所以我很怀念她。
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临时省会所在地恩施的五峰山,国师的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就是1941年秋在这里重建的。1944年春即改制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学院位于五峰山南坡。照片右边未摄入的地方叫小垭口,是学校的大门,当初大门口矗立着一座牌坊。牌坊两边的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就是当时教院第一任专任院长陈友松亲自选定的校训格言,从中不仅可窥见其重建湖北教育学院时的苦心孤诣,而且还能起到振奋师生民族精神的作用。
进校后沿着一条大路往前走约一里路,就可见到院本部的办公室、音乐系、体育系教室、健身房、篮球场以及男、女生宿舍,这些地方可惜未能摄入镜头。位于这条大路中段的上坡处(摄在照片的左边)是大礼堂。在它旁边靠近照片中部,沿着大路之下的缓坡向下,有一条三层百步石阶。石阶两边逐层分布教育系、国文系及英文系的教室,供上课的活动教室、图书室、数学系、理化系、史地系的教室,再往下走便是学生厨房和饭厅。再下到山脚,有一口清凉泉水,供饮用和洗涤。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后,划定了校舍分区:有教学区、行政区、教学设备区、文娱活动区、大饭厅、职工住宅区、学生宿舍等。
五峰山生态环境优美,遍野茶树,满目青山,苍翠碧绿。登上山顶,向下望去可俯瞰恩施全城风貌,回头是五峰山七层宝塔;南方是溪水洞。溪水洞的南方是七里坪小镇;山麓还有清江流过,江边还有院属农场和橘园。校舍除大礼堂较高大、图书室是两层楼外,其余都是平房,设备也很简陋,但其自然环境幽雅安静,是读书的好地方,也是避免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狂轰滥炸的安全地带。
学生一律享受公费待遇,虽然当时绝大多数学生因家乡沦陷,经济来源断绝,却能吃得饱、穿得暖,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攻读各自的专业。国师在五峰山有较大发展,为湖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她在这里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才离开。后来,经历了多次迁徙、调整,发展成现在武昌的湖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