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松教授是我一生最敬佩的老师,抗战期间他在恩施对我的救助和教诲更使我终生难忘。
抗战期间,武汉撤退、家乡沦陷,我随“湖北联中”逃亡鄂西。1941年、1942年我在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国文专修科学习,在恩施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小说《一个女演员的故事》,触怒了训导长韩梅岑。他认为我写稿不送审、触犯校规,加以思想左倾不满现实、诋毁陈诚的“计划教育”,便将我开除学籍、押送恩施方家坝“青年训导大队”囚禁。“青训队”后改称“青年训导团恩施分团”(青训团),是囚禁鄂西、鄂北各大、中学生中的共产党员、进步学生的一所监狱。当时正值“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妇女部长刘慧馨在这里关押并被特务押到北边山坳里秘密杀害了。与此同时,皖南事变中的新四军战士也被囚禁在江西上饶集中营,美其名曰“青年训导团东南分团”,两个名称对照一看就知道恩施方家坝的“青年训导团恩施分团”是个什么货色了。
我在恩施方家坝“青训团”囚禁了一年,长夜漫漫,真不知何时才能坐穿牢底。正在我痛苦的时候,省教育学院突然派人来保我出狱,复课上学、改读英语专修科。我深感诧异,回校一问才知道韩梅岑早已去职,新就任的院长陈友松原是西南联大的教授,很开明,很民主,他认为韩梅岑对我的处分是错误的,便派人保我出狱、复学上课。我很感激他,回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他表示感谢。他带着很重的京山口音接待了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之所以让你不读国文专修科而改读英语专修科,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你长于国文而短于英文,如果还让你读国文专修科你就有时间、有精力写文章发表,自惹麻烦,何苦乃尔。如果你读英语专修科,你得倾全力赶功课才能跟上班上的成绩,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写什么文章了。”
他知道我是汉川人,汉川离京山不远,所以又动了乡情,伤感地对我说:“国破家亡,流亡异地,无依无助,应该珍惜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希望你能专心致志,平平安安地读完英语专修科,毕业后以自己的真才实学献身教育,而且终身以之!”
我遵照老师的教诲,安定地、专心致志地读完了英语专修科。毕业时,省教院改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我随即升入“国师”英语系,又安定地读了两年。抗战胜利了,我回到“光复”后的武汉,在几所中学里教书,一干就是一辈子,情无杂念,独钟教育。
我现在已离休,在家安度晚年,生活幸福,这正是遵照老师教诲的结果。
我感谢陈友松老师对我的救助和教诲!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