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关注当代打工者的精神诉求
在线阅读 收藏

我在深圳20多年,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打工文学的兴起。杨宏海不仅密切关注着打工文学的发展过程,而且除紧密跟进,追踪研究、评论之外,还搜集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为我们描述了打工文学发展的轨迹,值得称道。

在当代中国文坛里,打工文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可以说,改革开放促成了“打工潮”的兴起,这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变革,是非常壮丽的社会景观。作为打工文学发源地的深圳,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涌现出许多打工文学作品,真切地反映了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与理想追求,以形象、鲜活的文字,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记载了当代中国人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过程中的精神历程。时至今日,打工文学渐渐为国内文坛所注目,也引起了日本、韩国、荷兰等不少国家与地区学者的关注,为当代文学积累了新鲜丰富的中国经验。

打工文学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打工群体“自我关怀”和渴望“社会关怀”的精神诉求。在我的印象中,打工文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通过打工去实现“梦想”。记得2000年在深圳宝安举办的“打工文学研讨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就已指出:“特区建立20年来,一批又一批闯世界的年轻人汇聚到深圳这片热土上,开始了漂泊、动荡然而又是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打工生活。打工文学正是从打工生活中孕育出来的,它记录着打工者的故事,又承载着打工者的梦想。在那些朴素到有些稚嫩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跨世纪的一代中国青年,是如何经历着从乡村到城市,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巨大的变迁。”的确,当代打工者是承载着梦想南下创业的,是梦想使他们对生活怀有信念,是梦想使他们对奋斗一往无前,是梦想使他们对世界怀有一份坚定和乐观。

事实上,打工者不仅仅怀有梦想,而且具有实现梦想的勇气和智慧。林坚、张伟明、安子、周崇贤、王十月、戴斌、郑小琼、柳冬妩等为数众多的打工者心怀梦想,通过拼搏、奋斗,不仅在打工文学方面写出了力作,而且在改革大潮中不断发展成长,他们或仍然在打工第一线,或当了企业老板,或变为专业作家、记者……总之,都能在不同岗位上干出业绩,实现个人的价值。在“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广告词征集过程中,全国有很多专家名流参与投标,最后选中的是来自深圳一位打工妹的作品:“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许多事实证明,打工群体中有着丰厚的人才资源和创造活力,他们是当代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

谈到打工文学,人们自然就会想起最早对其给予关注和扶持的研究者杨宏海。大家清楚地记得,当打工文学刚刚冒头之际,宏海就以极大的热情对其予以关注、热心扶持,勤于浇灌、促其成长。宏海认为,打工文学是打工者发自“心灵的呐喊”,是打工者实现他们文化权益的重要平台,它为市场经济挤迫之下的打工群体提供了舒缓紧张压力的精神食粮,也为人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既然时代造就了这么一种文学景观,就应该有人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文资源。有感于此,宏海先后主编出版了《打工文学系列丛书》、《打工世界》(作品评论集)、《打工文学作品精选集》,参与策划并举办了三届全国打工文学研讨会,20年来孜孜不倦,获得了打工群体与业界人士的好评。诚如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国凯对他评价的那样:“你以评论家的敏感,把目光投向劳工阶层,注视着打工文学现象,注视着一批致力于反映这个阶层的作家,并热情地支持他们。这种精神弥足珍贵。”今天当打工文学的成就得到文学界的充分肯定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宏海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

宏海曾就学于我,在读研究生时,他就非常注重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并且在学术研究中活用资料,对此我甚为赞赏。这次他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重新进行梳理,选编成这本《打工文学备忘录》。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宏观视角,着重对打工文学作整体研究;第二部分主要对打工文学作品进行文本解读,也涉及由具体作家作品所引发的相关问题的研究;第三部分选取部分媒体对打工文学的跟踪报道,从中可窥见舆论界对打工文学的观照视点;第四部分是“附录”,选取了可供读者参考的相关批评文章、问卷分析与图书编目。全书突出文献资料性,兼顾全面性,为读者与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文本。

宏海自1985年从内地高校移居深圳,长期在政府文化部门从事研究工作。在多年的文化研究中,他形成了个人鲜明的研究特色,就是“两结合”:一是政府视野和学者视野的结合,既能从文化运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角度提出问题,又能以学理化的方式对社会文化实践进行阐释;二是精英意识与民间意识的结合,既坚持精英文化的专业立场,又善于从平民文化中挖掘有价值的东西,贴近现实去进行理论创新,有效地缩短了学者与政府、民众的距离,使其文化智慧既能渗透到政府决策中去,又能对大众的文化生活产生影响,这也许是宏海能将打工文学不断向前推进的主要原因。

转眼之间,深圳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年,打工文学也风雨兼程地走过了20多个春秋。深圳市委市政府已形成共识,要努力实现包括打工群体在内的市民文化权利;而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也将打工文学纳入“文学创作工程”之中。时代在发展,文学在进步,我衷心祝愿宏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2007年10月25日于望海书斋

[作者系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是为杨宏海主编的《打工文学备忘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作的序]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