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打工文学的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收藏

从春运时车站码头熙来攘往的人流,到城市屋檐下带着乡土气息的身影,打工者正在成为中国城市不可或缺的群体。而作为“百万移民下特区”的首选地,深圳在其超千万的人口规模中,户籍人口仅占20%左右,非深圳户籍人口约占80%的比例。1909482而这部分“非深圳户籍人口”绝大多数是外来工即本文所论及的“打工者”。数量庞大的打工者使“打工”一词成为深圳社会生活中一股重要的影响力量,同时也使深圳成为打工文学的发源地和大本营。

打工文学是改革开放的特有现象,改革开放幅度越大,经济越活跃,打工者越多,打工文学便越发达。现如今,打工文学已经成为深圳制造的著名文学特产和文化品牌,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小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它的文学版图已由深圳经东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重要工业城市扩展到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等打工者云集的地区;它的创作阵营也日益扩大,除了打工者自身,新世纪以来,一些主流作家如孙惠芬、迟子建、罗伟章、荆永鸣等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的创作,写出了启人深思的“农民工问题文学”佳作,塑造了一系列卑微却不卑下的都市打工者形象,揭示了打工导致的相关社会问题,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矛盾焦点,体现了文学关怀社会的现实主义力量;打工文学的读者群体也日益壮大,亿万打工者将这些书写他们自己生活的通俗文本当作工余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打工文学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随着社会关注底层的呼声日盛,打工文学的外部环境已经渐趋良好:它拥有了自己的奖项——“鲲鹏文学奖”,创办了自己的网站——打工文学联网,创建了自己的文艺团体——“打工艺术团”,还确立了自己的艺术理念——“以歌声呐喊,以艺术维权”。2005年以来,几次高水平的全国性打工文学论坛的举办和一些成熟的打工题材作品的推出使得打工文学逐渐走出边缘,开始走进主流社会的关注视野。而且,随着“打工”这一概念的泛化,打工文学的表现内容也日益扩展;由于作家队伍的壮大和成熟,打工文学的表现手法日益丰富,文学品质逐渐提升。打工文学正以它丰厚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文化意义提供着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样本。目前,它已成为研究底层群体文化权利、和谐社会建设、当下文化语境中的文学职能等课题的重要素材。而且,随着打工文学艺术水准的不断提高,“作为底层自身的写作”呼声日盛,将打工文学作为独立文学形态来研究正日益成为学界新趋势。

本文将重点研究深圳打工文学,试图进一步划定这一文学流派的边界,厘清其发展脉络,阐释其存在价值和文化意义,探索其困境与出路。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