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在举国上下为兴办百年奥运会而欢欣鼓舞之际,在迎来我国改革开放第30个年头之时,由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四川省作协、《星星》诗刊共同举办的全国首届大型农民工诗歌征文大赛,对辛勤耕耘在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兄弟姐妹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拥有最多外来农民工的城市,也是打工文学的发源地。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关心外来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他们的文化权益,也一直支持打工文学的发展,召开了三次全国打工文学论坛;深圳市劳动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工各项权益的政策,包括与市文艺界共同策划运作举办多项农民工文化活动,这次又与对中国汉语诗歌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的《星星》诗刊,联合举办全国首届大型农民工诗歌征文大赛,确是一件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在此,我代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对此项活动,表示热烈祝贺!对为广大农民工文学青年提供文化关怀的主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打工诗歌的产生,是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据不完全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亿的外出务工者,他们大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打工大潮,浩浩荡荡,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美国《时代》周刊曾用“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流动之一”来评述发生在中国的这种社会现象。
广大农民工告别故乡,来到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新兴城市,在不同的岗位上开拓拼搏,挥洒青春汗水,追求心中梦想,在漂泊奔忙的人生旅途上,他们的情感需要表达,他们的感受需要有人代言,这就成了打工诗歌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打工诗人们一边在打工第一线,一边怀揣美好的理想,围着文学的火炉取暖,踏着诗歌的节拍前行;因为有了诗歌精神的照耀,他们远离了迷茫和黑暗,那些来自底层催人泪下的呐喊和发自心灵的诉求,曾感动并鼓舞了许许多多同在异乡寻梦的打工者,为千百万打工者树立了一面与命运抗争的旗帜。一大批打工诗人活跃在文坛上,许强、谢湘南、柳冬妩、郑小琼、秦锦屏、安子、叶耳、程鹏、蓝紫等数百位诗歌写作者共同奋斗、相互交流。推动了全国打工诗歌的发展,打工诗歌这几个汉字在网上的传播更加广阔,占据了145万个网页。
打工诗歌的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流水线上成长起来的打工诗人,写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打工诗代表作:许强的《为几千万打工者立碑》、谢湘南的《力气与悲伤》、郑小琼的《黄麻岭》、秦锦屏的《你是我今生永远的乡愁》、邬霞的《吊带裙》、罗德远的《黑蚂蚁》等,在千千万万打工青年的心中一次次掀起不息的波澜!打工诗人,成为这个特殊时代当之无愧的歌者和记录者。
打工诗歌反映的是打工者的生命体验、生活感受、文化诉求,有着鲜明的个性。有评论者认为,打工诗歌源于生活、贴近时代,是广大农民工的一部精神史书,它的青春性、当代性、史实性、独特性无可替代。在改革开放的广阔的背景下,必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从一株“小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同时,文学对心灵的滋润,诗歌对精神的提升,也将有力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同志说,面对打工作家的涌现和打工文学的兴起,及时地对其加以关注、研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包含了我们对劳动者的敬意和深情。不久前,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文联、作协,为农民工作家、诗人编辑出版了《打工文学作品精选集》(小说、诗歌卷)等三本书;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社和宝安区文联,又共同创办了《打工文学》周刊。今天,市劳动局和《星星》诗刊共同举办全国首届大型农民工诗歌征文大赛,这是一件开先河的好事、善事,不仅是对广大农民工的文化关怀,也是对打工文学的一个鼓舞,也将是对当代文学的一个鼓舞。预祝广东农民工文学青年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预祝大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