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打工文学》周刊新年献词
在线阅读 收藏

玉鼠辞岁、金牛贺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值此祝愿《打工文学》周刊以及整个深圳的文学事业,在2009年有更大更新的发展。

2008年7月27日,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打工文学》创刊了,这是代表广大外来劳务工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也是打工文学走向成熟走向全国的一个标志;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说:“就打工文学思想艺术成就而言,其自身的价值以及可以想见的前景,已经成为或必定成为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成果。”宝安,是中国打工文学的策源地,由宝安区委区政府、宝安日报社、宝安区文联共同创办的《打工文学》周刊,是对打工文学以及深圳文学的有力推动,是对打工作家和广大劳务工的最直接的支持和关怀,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市文联一直高度重视打工文学的发展,市委领导曾进行过对打工文学的专项调研,并要求将宝安打造成为“全国打工文学创作基地”;深圳读书月将“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列为重点项目,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我们还进京举行了全国打工文学专项研讨,出版了一系列打工文学作品及理论专著;我们有许多作家作品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像张伟明的《下一站》、吴君的《亲爱的深圳》、戴斌的《深南大道》、曾楚桥的《幸福咒》、郭建勋的《天堂凹》等,王十月的《国家订单》和毕亮的《继续温暖》发表后被《新华文摘》转载,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另外,宝安“31区作家群”已经成为我们深圳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一个特别的文学符号。

2008年,深圳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星星诗刊社,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农民工诗歌大奖赛,这是领风气之先的重要举措。我作为评委之一到四川参与颁奖,发现了深圳新的打工文学力量,涌现出像刘勇、魏兰芳、钰涵、邬霞、程鹏、李笙歌等一批新人,打工诗歌是打工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给予其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打工文学》的创办,给我们打工作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自创刊以来,已经发行了24期,每期发行量55000份,市面共计流通发行了近130万份。每期发表原创文学作品18篇左右,约45000字。周刊还设置了“名家殿堂”栏目,每期推出一位打工文学代表作家,陆续有张伟明、王十月、曾楚桥、郭建勋等17位打工文学作家在周刊上登台亮相;同时我们注重扶持打工文学的新生力量,每期有一半以上版面刊登深圳市、各区新人的作品,推出新人250余人次,作品近300篇,60余万字。较好地体现了深圳市和宝安区打工文学作家的精神风貌和创作实力,从一个方面实现了劳务工参与文化创造、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得到了文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09年是深圳文学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进一步完善打工文学这一深圳文学品牌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将紧跟时代步伐,秉持“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所体现的理论品格和现实精神,更加关注劳务工的精神文化诉求,将深圳打工文学放在整个文学中去完成立体构建。继续办好“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加强打工文学理论队伍的建设,使打工文学的作家作品与理论研讨同气连枝,达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格局;同时,我们将采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支持和激励措施,并逐步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为打工文学作家们提供有利于创作的良好条件与和谐氛围,共同开创打工文学新的繁荣局面。

在2009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感谢周林祥书记及宝安区委区政府对打工文学的一贯支持,感谢《打工文学》周刊同仁以及所有为打工文学作出贡献和努力的同志,祝大家新春愉快!牛年幸福!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