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一个建筑工地上的小工,成长为一名打工作家,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政府和社会为我们打工者提供的环境越来越宽松,不仅关心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更多地考虑到了我们的精神需求。”参加了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后,王十月动情地说。
来自湖北的王十月,初中毕业后就到深圳的一家建筑工地当了小工。他一直在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文学梦想,他与人合著的报告文学《深圳有大爱》,获得了由团中央、全国青联主办的首个面向打工青年设立的“鲲鹏文学奖”一等奖,他自己还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深圳的外来工最早就集中地出现在深圳市宝安区的前身宝安县。据有关方面测算,宝安现有人口60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只有39万,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的城区。
“打工现象”催生了“打工文学”,宝安成了全国打工文学的策源地和大本营,这里聚集了200多名打工文学创作者。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多次亲自或派人到基层调研,对打工作家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他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关注和扶持打工文学的发展。
今天,第三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再次在深圳宝安召开,宝安在全国打工文学中的地位又一次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