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中国粮食消费总量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GM(1,1)新陈代谢模型对中长期中国粮食消费总量进行了预测,对中国粮食消费总量的结构特征做了定性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粮食消费经历了温饱不足、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由温饱向总体小康过渡以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四个阶段。随着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先增后减,饲料用粮逐步上升,工业用粮近年来飞速增加,粮食直接消费比重降低,间接消费比重增加,但粮食直接消费在粮食消费总量中仍占较大比重。 第二,目前,中国三大粮食品种消费总量中口粮消费的比重达到56.4%,用于饲料消费的比重达到27.4%,工业消费的比重达到14.5%,种子用粮消费的比重只有1.7%。主要口粮作物稻谷和小麦的口粮消费的比重分别高达86.0%和75.9%,而玉米用于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的比重分别达到61.8%和27.9%,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是玉米消费的主体,中国国内大豆消费量的近90%用于榨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和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将快速增长。 第三,中长期内,中国人口继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食品消费结构升级,渐趋多元化,但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口粮消费平稳趋降,饲料粮、工业用粮快速增长,种子用粮稳中趋减;稻谷、小麦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玉米、大豆消费需求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