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情理交融,润物无声——浅谈高校教学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在线阅读 收藏

情感,是伴随着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而产生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紧密相连,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来自教育。情感教育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把情感领域作为教育目标的教育理论。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们的行为活动不仅仅依靠思想活动,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由此可见,情感是意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润滑剂。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弥漫在整个教育空间里,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期间正是这一群体处于青春期,心理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心理诸因素的迅速发展和心理整体结构不协调的阶段,加之当前大学生多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又适逢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而情感教育基于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育者要实行情感教育,首先需要对这些新特点有正确认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