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革命后欧洲的中学
在线阅读 收藏

学校为青年负有双重使命,这是欧洲的传统精神。一方面供给有志向、有才能的青年上进的机会,一方面是选择比较才高的青年之工具,培植他们做军事、宗教、政法各界的领袖人物。

这种学校对于静止的社会可以应付裕如,但因为时代的剧变,便形落伍了。它们所造就的青年是准备服务于已没落或将没落的社会机关,所以新兴的领袖多来自未入正式学校的群众中,或是旧式中学比较英俊的毕业生。他们的真正教育多是属于“学校以外”的一种。罗马皇帝图拉真(Trajan)和戴克里先(Diocletian)的出身就是这样的,而墨索里尼、斯大林、希特勒以及其他数百个近代或当代的欧洲领袖的出身也是一样的。

在革命的时代,中学理应有根本的改革。新兴的领袖及其信徒,理应认清传统学校之无用,但不久他们又维护传统的数学与语文的形式训练,一若相信这是训练领袖的秘传,因此中学虽然有些改变,在实质上又成为选择文学与抽象教育的青年领袖的机关了。

苏俄的中学 苏维埃共和国虽作了一次最彻底革命,将以前的事物,完全的破坏,但现在似乎又回到普通文哲式的中学与大学了。虽然工会与青年共产党人反对,毕竟世界流行的书本教育的成见是坚强的。

“布尔什维克”取消政权以后,大学与工业专科学校尽先为工人及其子弟大开方便之门。培植普罗知识阶级以代替“布尔乔亚”文化,又设立了工人学院(Rabfacs)以及工艺中学(Technicums),一面给以实用的训练,一面为入大学的预备。这两种学校毕业生,升大学时,本没有入学考试,但最近数年则大有变迁了,进中学时及肄业时期皆须经过严格的选择,入大学的考试,也非常严格,再不顾什么无产阶级的优先权了。

旧式的劳动学校从四年制延长到七年制,现又延长而为十年制的多边技术学校,而以其最后三年为普通的选择式的并且是预备升大学的。这样普罗阶级与布尔乔亚阶级的子弟有均等机会,因为布尔乔亚阶级的文哲的传统精神与生物的遗传,比较普罗阶级的强些。或者苏俄的知识与工艺的领袖资格又要回到前者的子弟身上。

这个变迁,虽然尚未完全的确定,虽然青年共产党人与工会激烈反对,但似乎他们胜不过苏俄教育人民委员会的势力。

意大利的中学 在1922年以前社会党当权时,意大利的中学——文科中学与技术中学——已经德谟克拉西化,其数目与规模日渐增大。课程也加以充实而自由。及至1923年教育部长真蒂尔改革以后,其中学——尤其是文科中学——更成了选择淘汰机关,其课程注重“特殊的陶冶训育,”升学考试更加严格,毕业考试必要各科内容精熟,并注重高等的创造智力与“心灵的成熟”。只有经过这种严格考试及格的学生,才准许进大学。拉丁与文法虽然放在次要,但仍有地位,哲学与历史仍脱不了宗教色彩。意大利的中学生不许有不同的思想,必须都信仰同一的真理,到了大学,才可有自由的信仰。大学教授准许表现不同的真理,但仅限于自然科学、文学与哲学;至于历史与其他社会科学,必须服从正统的真理,真蒂尔说:“学校不得培养危害国家生命的异端。”

德奥的中学 战后的德国和奥国,中学曾有春花怒放之势,文科与实科中学一切优秀青年均可进入,从小学升入中学也很方便,而不浪费光阴。小学与中学有若干级是平行的,抱有不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哲学主张的公私立实验中学也曾发达起来,中学与大学生注册数激增了。

在国社党统治下之德国,课程没有多大变革,唯有生物学与历史的解释必须拥护国社党的民族优越的主义。学生数目特别减少,预期在1936年内德意志联邦全境仅许有15000个文科中学生;其选择不仅以学力、智力为依据,也要以爱国活动功绩、体格超越与种族纯粹为标准。

德国文科中学虽在性质与学生数量上有变迁,然比较有意义的改革,要算各种新式的训练之添加,这些训练在以往不是强迫的。每一个城市的中学生,须停课一年去乡村服务,帮助农民,借以培养他们对条顿乡民的道德的认识与爱乡土的观念,因为这是德国统一的根基。在大学时期须在工作营服务半年,无论是富人、穷人、贵族、中产、无产阶级,都要受同等待遇,共同生活,感受国族统一的精神。而且每一男生(现已包括女生)必须服兵役一年,以后每年参与一个短时期的军事训练。这是强迫的训练,根据于希特勒的青年(包括男女)的纲领,其目的在养成健全体格与精神,以为国社党之国家服务。然而这种新式训练,虽然补充,却未代替了德国传统的选择及训练领袖人才的方法,仍然侧重文科中学与大学教育。其课程依然是语文数学的内容,依然是与社会隔绝,悠远而不着实际,而且必须遵从国社政策,禁止生物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的科学探讨,并且摒弃犹太文学。在奥国的变迁没有这样厉害,其国家设立的免费的优秀学生的寄宿学校,是在守旧的天主教与国民党领袖的管理之下存在的,从高级国民学校转入文科中学,增加了困难,所以普通中学的学生日益减少了。

斯堪的纳维亚的中学 在19世纪末,瑞典及其邻邦像在德国一样的文科中学与工艺中学,已见发达。瑞典的工艺中学在若干方面比较有效率些,尤其是在鼓励学生的技艺与个性方面。其比较重要的学校,要算工人学校、民众学校与宣传学校,是专为年岁较大的青年设立的。这些学校是由私人社团或政党设立的,领有国家的补助,规模颇小,而且是收费的。学生通常仅是冬季或夏季入学,注重学生的“生气”及其世界的眼光,其技能学习等则在次,希望他们能明了自己的需要,负担了解与改进世界的责任。

英法的中学教育 英、法两国中学的改革,比较微小。法国的中学,虽然由激进派社会党改为免费,而学程比较广博自由,但无积极精神。英国市区与县区中学的校数及学生数均有增加,但是为在普通学问上优秀男青年而设的中心学校比较多些。对于传统的学程与选择性质的信仰,英国还比法国强,牛津与剑桥依然可以左右中学的分类以及公立学校的课程。

(原载《教育杂志》1936年,第26卷,第8号,“世界著名教育杂志摘要”,第121~122页)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