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生命不息 耕耘不止——访教育家陈友松教授
在线阅读 收藏

一个早春时节春寒料峭的日子,我来到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陈友松教授的家。陈老亲自为我开门。使我吃惊的,是双目失明的他竟腰板挺直、精神矍铄。要知道,他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

我一讲明来意,陈老就兴致勃勃地谈起来。他丰富的学识、清晰的思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不时地找出些材料让我看。一个失明的老人,书报资料放置得如此井井有条,而且伸手就能准确摸到,这又一次令我惊讶不已。

陈友松教授1899年出生在湖北省京山县的农村里。家境贫穷。1915年入武昌博文书院,毕业后两度留学菲律宾。在此期间结识了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等,立下了“教育救国”的宏愿。以后又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开始了他漫长的教育生涯。

陈老谈起他从事近60年的师范教育的历史,不由得有些激动,语调也提高了。这60个春秋,风风雨雨,他亲历了两种社会,两个时代,他的理想就是改革中国的师范教育,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教师。对此,他矢志不渝地奋斗到今天。

从1935年回国,他历任上海大夏大学、厦门大学、广州勷勤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2年,他告假西南联大一年,赴湖北恩施县五峰山任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院长。那是抗日战争的决战年头。陈友松先生激励学生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志,为大后方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中学教师。他还克服重重困难,从师资的配备、教学的实施到学校的建设,为后来的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陈先生更是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师范教育事业上。他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和教育系副主任。几十年过去,他不仅桃李满天下,并且在教育理论的研究上卓有建树。他是我国电影教育理论的开拓者。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他编译了《当代西方教育哲学》这一重要著作,囊括了从西欧到美国多种学派的教育思想,并翻译了美国教育家科南特的著作《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教育是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根本,而教育观念、方法和体制的现代化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首要课题。陈老主编的《教育学》一书,在总结我国教育的历史传统、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及几十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教育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话题转到当前我国的教育经费缺少的问题上,陈老说,他和千家驹先生在这方面是知音。他们曾商量要为教育经费呼吁。只是陈老失明的双目限制他的行动,但他鼓励自己的学生努力研究教育经济学。他本人早在1935年就著有《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的论文,可见陈老对中国教育的远见卓识。

陈老虽年事已高,但仍在思考、探求和著述。他还担任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顾问和欧美同学会名誉副会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1987年11月初,陈老迎来了他90虚岁的生日,他曾作诗以自励:

十亿尧舜志凌云,冬至赤县暖如春。

曲高阳春漫天雪,名扬黄州满地金。

乐教悦学师孟孔,滋兰树蕙献黄炎。

九旬进军向百岁,壮心未已一园丁。

拜读此诗,我们感到一股昂扬奋进的激情扑面而来。可以说陈老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尽心竭力了,但他还感到“壮心未已”。由此我想,我们通常把培养人才的教师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对像陈老这样的毕生培育“灵魂工程师”的先生,该怎样称誉呢?!

(原载1989年3月第2、3期《北京盟讯》第2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