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陈友松
在线阅读 收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生指导教授陈友松,1899年农历十月初七日生于湖北省京山县陈家嘴村。幼年曾从其父、其伯读中国古书,其后就读于京山县宋河北路高等小学、武昌千家街英国循道会修善学校、武昌“博文书院”中学部。随后,经牧师贾溥明(B.B.Chapman)的帮助进了马尼拉菲律宾师范学校,1922年在该校毕业时获视导员和校长文凭。1925~1926年间肄业于菲律宾大学教育学院。1929年夏,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学习,半年后转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1930年获学士学位,翌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35年1月以优异成绩获哲学博士学位。

陈友松在求学期间即从事教学、教育等项工作。1922年初曾任教于教会设立的武昌华中师范学校和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24年春在上海暨南大学高中部执教并任主任,1926~1927年度任上海大夏大学教员和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管理员,1927年在广西省做了半年教育厅视导员,1928年春始在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任图书管理员,后任浙江省图书馆西文部主任。1929年3月始任美国旧金山华侨办的《中西日报》主笔,1933年任世界教育协会联合会扫盲组书记。

陈友松在国外求学时,曾获得湖北省官费(5年)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国际教育研究所奖学金(3年)。1934年被选为全美教育学荣誉联谊社社员。1935年回国后受聘任大夏大学社会教育系主任,同时兼任南京中央教育电影检查委员会委员,并主编《电影教育》月刊。1936~1938年间先任厦门大学教育系教授,后在长汀教书一年。1938年8月至1939年7月,在广州勷勤大学任教。随后任贵州省定番县(现改名为惠水)乡政学院实验教育区主任。从1939年7月起,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教授。1940年倡议和指导昆明广播电台设置“空中学校”专题节目。1942年7月任恩施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后改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院长,一年后又返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育学系教授,1947年代理教育学系主任,直至北平解放。1946年被选为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兼北平分会负责人。1947年陈友松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东区基本教育会议中国代表。

1952年院系调整后,陈友松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授,1957年反右前,曾任教育系副系主任。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反右后解除教授和副系主任职务,贬任教学辅助人员。

陈友松从教60余年,治学严谨,精谙英语,对教育学研究与教学有很深的造诣,尤精于教育行政学和比较教育学。1957年虽被错划为右派,迭遭坎坷,但仍精神饱满,态度乐观,踏实工作,勤奋译述,辛勤育才。在十年浩劫的日子里,他除打扫卫生、在菜窖倒白菜当勤杂工之外,还得每天按规定完成数千字的笔译任务。由于过度劳累,再加精神上的侮辱与折磨,他的双目在70年代初终于失明。尽管如此,他却老不服老,盲不惧盲。“文革”后他积极指导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学习,为他们开西方教育理论课,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训练,既使他们了解并基本掌握西方教育理论,又通过教授原文教材,使他们具备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掌握翻译的技巧。因之慕名而来听讲者还有中央教科所和外研所的人。近几年来,他仍积极从事国际教育交流及著译。

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党倾吐自己的心声,他在82岁时,写了这样一首诗:“思为四化添砖瓦,欲效六盲1901256问耕耘。名诗似锦弥尔顿,壮志如钢柯察金。爱罗先珂集童话,海伦凯勒著奇文。荷马史诗非谋食,左丘国语岂为名。不甘服老羞落后,但愿胜蓝喜出青。好景不只黄昏好,明朝更比夕照明。”老教授陈友松言行一致,年愈老,志弥坚,目虽暗,心更明,决心把自己的余生献给祖国和人民。

新中国成立前,他的主要著作有《地理教学法》、《数学教学法》、《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英文博士论文,商务印书馆,1936年)、《苏联的教育》(商务印书馆,1945年)及论文《中国教育经费问题》(《教育与职业》,1935年)、《各国国民教育比较研究》(《中华教育界》,1946年)。主要译著有:《实用学生修学法》(商务印书馆,1933年)、《教育财政学原论》(商务印书馆,1936年)、《实验中学教育》(正中书局,1946年,与李芳经合译)。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著作有由他主编的《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教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参加审订的有《英汉教育词汇》(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译著有:《人民民主国家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班主任》(与李子卓、冯可大合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初版,1981年再版)、《高等学校讲课方法》(与芮沐、胡毅等合译,五十年代出版社,1955年)、《杜威批判》(与邵鹤亭合译,五十年代出版社)、《教育学》(凯洛夫著,与人合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沙巴耶娃著《教育史》(与人合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学校管理》(共3册,与人合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美国师范教育》(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商务印书馆准备出版的还有一些译著,包括两部世界名著:〔英〕罗素的《政治理想》、〔美〕伊利莎白·L.艾森斯坦因的《第一个职业革命者——菲力浦·邦纳罗蒂》(与曹茂良合译)。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他主编的《雷宾鸿教育论著全集》。此外还有散见于中央报刊及学术刊物的论文、译文数十篇,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遗产是新中国教育学的源泉之一》、《论杜威教育学》、《新著苏维埃教育学介绍和体会》、《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等。

(原载《湖北教育史志资料》总第23、24期,第88~89页。1985年11月出版后,朱良菊女士发现其中时间上的一些差误,与陈友松先生商榷后加以订正。此文是订正后的文稿)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