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

书 名: 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
英 文 名: MEDIA INTEGRATION AND EDITORIAL INNOVATION
作 者: 段乐川
I S B N: 978-7-5201-5645-5
丛 书 名: 明伦新闻传播学研究书系 订阅
关 键 词:  传播媒介 媒体融合 编辑理论创新
出版日期: 2019-10-01

中文摘要

本书立足于媒体融合环境下编辑创新这一实践现象,系统地探讨了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编辑概念、基本特征、主体构成、客体内涵、组织形态和社会功能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传播环境下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本书认为,媒体融合环境下编辑实践的“交互性”更加凸显,“主体间性”、“媒介间性”和“主媒间性”日益成为制约编辑实践创新的主要机制。

<<
>>

文章列表

CommonID:DIR_71263953,ID:11730157,SiteID:14,Type:formerAidText,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36,name:序,ShortName:null,SubName:null,EnTitle:null,EnShortTitle:null,EnSubTitle:null,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null,AbstractEN:null,KeyWords:null,EKeyWords:null,SubjectWords:null,LiteratureId:11730156,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Y,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null,XmlID:null,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0,DownCount:0,AuthorInfos:null,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序,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序,_RowNo:1
CommonID:DIR_71263954,ID:11730159,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37,name:引言,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融合传播已成为媒体发展的主导趋势。媒介走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同时,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传统的传播观念、传播手段,还是媒介的产品形态、产业形态,甚至媒介的组织形态、管理模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有人说,这场深刻的媒体融合变革,可用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形容,堪称一场史无前例的媒体革命。毫无疑问,这场席卷全球的媒体变革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发展之中。为了应对这场变革,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确立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对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做出了极其重要、极其详尽的战略部署。四年多来,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各级各类媒体扎实推进融合进程,多方面采取融合举措,媒体融合发展局面呈现令人耳目一新、波涛汹涌之势。恩格斯说过:“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他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影响,那么,要使它们愈来愈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71228076实践是理论认识的沃土,科学理论指导人类实践。这场波澜壮阔的媒体变革,不仅给传媒业提出了很多实践的问题,更为传媒研究提出了诸多理论命题。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这场传媒变革?媒介融合的本质是什么?融合的必然性何在?融合发展模式在哪里?还有,作为媒介生产的重要环节的编辑实践,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如,传统编辑主体有什么变化?编辑客体又有什么变化?编辑社会关系发生了哪些调适?编辑活动规律在如何演替?等等。这些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不仅困惑着传媒界,更是传媒理论和编辑理论研究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

,AbstractEN:,KeyWords:33875,35724,567963,EKeyWords:25886,33764,567964,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1730158,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91102X20194167001_001,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4,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1730160,DownCount:4,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我国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研究,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我国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研究,_RowNo:2
CommonID:DIR_71263958,ID:11730166,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38,name:第一章 融合视域下的编辑概念论,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

学术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概念的逻辑。学者孙正聿曾经说过:“概念、范畴作为认识的‘阶梯’和‘支撑点’,它在‘做学问’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地表现在它是阅读文本和观察现实的理论前提。”任何一个学科的理论研究都离不开概念体系的建立,事物概念构成了理论研究认识的逻辑起点。李频认为:“对于编辑学、出版学这样理论规范水平较低的新兴初创学科,概念史视角的清理才是学术史、学科史反思的核心与关键,就是因为刚才提及的核心概念的逻辑展开构成理论。”无论是从创始时间角度,还是从学科规范角度来看,编辑学的确是一门“新兴初创”学科,编辑理论研究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与历史、文学、经济学等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发展史的学科相比,编辑学学科的完善度、成熟度相去甚远。但是,编辑学学科发展的初始逻辑,是从编辑概念的争鸣、思辨和确认开始的,是从寻求编辑定义的共识、认同开始的,并在编辑理论初创阶段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形成了尽管先天不足却略成体系的编辑理论架构。姬建敏在《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一书中论述了编辑学发展的历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原始学科阶段,二是常规科学阶段。她认为,从1949年到1980年是编辑学研究的萌芽时期。她详细地梳理了这一段编辑理论研究的成果,高度评价了这一时期一些重要编辑理论著作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她说:“从1949年编辑学诞生到1980年以前的30多年,尽管内地的编辑学研究不成气候,不成规模,单薄分散、成果寥寥,但同受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滋润和浸染的港台地区的编辑学研究,却成就不凡。他们对普通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拓展、对编辑学实务的探讨、对新闻编辑学、杂志编辑学等分支科学的探索,以及对国外相关理论、技术的介绍和翻译,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编辑学研究的进程。”71228173从1980年到当下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编辑学的常规科学阶段,并被分为酝酿与复苏、深化和发展、研究转型三个阶段。她认为,1979年到1989年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复苏与崛起时期,又可分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酝酿与复苏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研究的崛起期两个阶段。1990年至1999年被称为编辑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期。2000年至2009年被认为编辑学研究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编辑理论研究“实现了从原始科学阶段到常规科学阶段的‘质’的跨越”。她这样评价这一时期编辑学研究的成就:“伴随着改革开放拉开的又一个30年的序幕使编辑学这门学科日渐具备了‘常规’的特点。首先,研究的广度涵括了一门完整成熟的学科所应具备的所有门类……其次,研究的深度达到了概念规范、范畴清晰、架构科学、脉络完整的层次,学科本身在规范性的层面上具备了独有性和自我规定性。再次,一支由编辑出版业界人员、高等院校教师、研究机构工作人员、民间组织成员等构成的研究队伍不仅在规模上蔚为可观,而且来源各异、层次多样,使整个研究队伍的构成相对比较合理。”71228174编辑学研究两个阶段的划分为更好地认识这一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提供了重要借鉴。但是,就这两个阶段本身来看,任何一个阶段的编辑理论的发展都绕不开对编辑概念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思辨和论述。比如,在第一个阶段,荆溪人的《新闻编辑学》、陈石安的《新闻编辑学》等对编辑概念的论述。在第二阶段,不同学者对有关编辑概念的论述更是层出不穷,甚至形成了不同的编辑流派。因此,从学科发展史的视角来看,编辑概念构成了编辑学学科构建的中心支点,既是编辑学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编辑理论体系建构的概念基石,更是编辑学学科提升的核心问题。毫无疑问,进入媒介融合时代之后,伴随着编辑实践的变化,编辑概念重新进入了理论认识的视线,重新成为编辑理论探讨的焦点。

,AbstractEN:,KeyWords:567965,567966,33875,EKeyWords:567967,567968,17492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1730164,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91102X20194167001_002,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7,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1730168,DownCount: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融合视域下的编辑概念论,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融合视域下的编辑概念论,_RowNo:3
CommonID:DIR_71263974,ID:11730170,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39,name:第二章 融合视域下的编辑主体论,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

编辑主体是编辑活动展开的前提,是编辑实践的主导性元素。编辑活动既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性的文化创构活动,也是一项具有明显主体性的文化实践活动。编辑学学科诞生的最大价值,就是发现了编辑主体,认识到编辑实践作为一种独特文化实践形态的存在。王振铎认为,编辑学研究60年有六大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发现了编辑主体。他说:“编辑学研究,不仅发现了几千年来未被人们发现或被旧制度掩盖隐匿下来的编辑主体,而且发现了编辑的主体性。”在这里,王振铎区别了编辑主体和编辑主体性两个概念,认为编辑主体性是编辑主体对自我存在的自觉体任。因此,要认识编辑活动,就必须首先认识编辑主体。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周国清提出了编辑主体“原点论”,认为编辑主体行为是编辑活动的起始之点。他说:“一切编辑活动都是编辑主体的活动,是一种以编辑主体为行为原点的文化积累、传播与创造活动。编辑活动就是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进行加工、处理、改造的过程,在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矛盾运动中展开,是通过编辑主体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的。”71228196“原点论”既是对编辑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也是对其性质的一个形象概括。不仅如此,周国清还从编辑学科建设角度论述了编辑主体的价值,他说:“编辑主体是一切编辑活动的行为原点和动力驱使者,处于出版传播活动的关键点,是编辑学核心范畴。”71228197他认为,“编辑主体是编辑学范畴之网的关键纽结”。他说:“在编辑学的范畴体系中,‘编辑’无疑是其元范畴,而编辑活动、编辑主体、编辑客体则是由此衍生的关键范畴,以此铺展出编辑学的范畴之网、构建编辑学的理论大厦。”71228198在《编辑主体论》一书中,他提出了矛盾论视域下的编辑学研究三大构成,即主体论、客体论和过程论编辑学。他认为,在这三大块中,主体论和过程论编辑学“都是以编辑主体为中心点展开的”。由此,他得出结论:“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对编辑主体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积极推进编辑学理论建设与发展,把握编辑活动规律,为作为社会文化行为的编辑活动提供现实指导与经验借鉴。”71228199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编辑学界对编辑活动主体的研究相当广泛深入,对编辑主体的地位、作用、角色、心理等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周国清的《编辑主体论》、张秀红的《编辑主体论》、靳青万的《编辑五体研究》和姬建敏的《编辑心理论》等论著都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由上可见,编辑主体论已经成为编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编辑理论的基础理论。正如编辑学者靳青万所言:“编辑主体是编辑学理论中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编辑主体问题是编辑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71228200他提出,编辑主体问题是编辑理论研究的基础,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主干性的理论地位。然而,编辑主体具有变动性和常新性,是伴随着编辑实践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的。在论述“主体”这一概念时,周国清提出主体“是一个历时性的发生性的概念”,“并非一个静止的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运动、开放的体系”,“至今仍在不断发展中,且永远不会停止,具体表现在主体认识和改造外在客体的能力正日益增强”,“又是一个自主的动力运行系统”,“还是一个分层的、共时的、彼此作用的范畴”71228201。这些论述对于更好地把握编辑主体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尤其是,周国清提出了编辑主体的运动性、开放性和自主性。要认识编辑主体,就必须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苟日日新”的编辑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认识编辑主体的变迁和重构,以及由此带来的编辑主客体作用关系的变化。众所周知,在传播技术和媒介技术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的媒介形态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日益从单一媒介形态转变为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融合媒介形态。媒介融合的到来,使包括编辑主体在内的整个编辑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成为编辑活动变革的新现象,更引发编辑主体重构、编辑主体地位和职责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有关编辑主体的构成、地位等原本在编辑学界为定论的认识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变得扑朔迷离和耐人琢磨。

,AbstractEN:,KeyWords:567965,567969,33875,EKeyWords:567967,567970,17492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1730169,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91102X20194167001_003,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1730171,DownCount: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融合视域下的编辑主体论,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融合视域下的编辑主体论,_RowNo:4
CommonID:DIR_71263992,ID:11730173,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40,name:第三章 融合视域下的编辑客体论,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

编辑活动是人类媒介信息产品生产传播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文化创构活动,在媒介信息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整体性媒介的生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编辑活动既具有鲜明主体性,也具有深刻的实践性,是一项具有鲜明的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实践性文化创构活动。编辑客体作为编辑主体的实践对象,编辑主体作为编辑客体的主体存在,相互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推进着编辑活动的发展,拓展着人类媒介文化的实践空间。在研究编辑主体同时,编辑学界也很重视编辑客体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编辑客体论,包括对编辑客体的概念、作用、性质和发展等方面较为深入的认识。编辑学者靳青万曾指出:“编辑客体居于编辑五体的中心枢纽地位,是行为各体所采取的行动的总目标,各种编辑工作都是围绕着它而运转的,尤其是编辑主体工作的重心之所在,是一切工作的关键之关键。”71228229尽管学界对编辑客体研究也比较充分,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立足于传统媒介时代的编辑客体论。在媒介融合时代,作为编辑主体实践对象的编辑客体不仅形态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而且编辑客体的流通方式和变现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革,需要用新的视野来看待编辑客体的变化。

编辑客体是相对于编辑主体的编辑活动构成。编辑学界对编辑客体的研究由来已久。编辑学者胡光清较早提出编辑客体概念,并进行了论述。在《论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一文中,他说:“编辑实践过程表现为一定的活动过程,就其性质而言,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主体和客体是构成这个过程中的两极,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极,不可能构成这个过程。主体和客体的‘交错点’是编辑实践,编辑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71228230在谈到编辑客体内涵时,他认为编辑客体就是书稿和编辑程序。他说:“编辑客体的第一个规定在于,编辑客体与编辑主体相关联,书稿与其‘中介’编辑程序构成编辑客体。第二个规定是,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的作用对象,并指定了编辑主体活动的范围。”71228231从这一论述可以看出,胡光清是从编辑客体与主体作用关系角度来认识编辑客体范围的,明确地提出了编辑客体就是编辑主体的“作用对象”,两者是作用和被作用的关系。与胡光清同时探讨编辑客体的还有李荣生。他也从主体和客体作用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编辑客体,只不过对作用对象的范围界定不同。他说:“所谓编辑客体,应该理解为编辑活动或编辑工作所直接施于的对象物。笼统地说,编辑活动是以人类的文化知识及其生产与消费为工作对象的。因此,作为反映人类文化知识成果的著作物、出版物,以及与此有关的著作物的生产者和出版物的消费利用者,即著作者和读(听、观)者,都是编辑工作的对象物,都是编辑客体。”71228232在这里,他从对象物的概念出发将编辑客体界定为著作物、出版物、著作者和读者四个方面。与这一认识相近的还有阙道隆。他认为,编辑客体就是“编辑主体施加影响和作用的对象物”,“包括信息、原稿、读者和作者”71228233。他说:“编辑对象是与编辑主体相对应的编辑客体,即编辑主体施加影响和作用的对象物。编辑对象包括信息、原稿、读者和作者。”71228234所不同的是,阙道隆提出了信息的对象性,并没有认同李荣生的出版物概念。两者尽管对象物的概念都很明确,但是对象物范围的界定大有不同。周国清在《编辑主体论》一书中全面地梳理了学界有关编辑客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探讨了编辑主体和客体作用关系中的对应范围,提出了更具有系统性的编辑客体构成。他说:“笔者根据自己的思考,综合已有的相关结论,认为编辑客体就是指在编辑活动中与编辑主体相对的一切客观事物,即编辑主体可能的作用物,包括作者、文稿、读者、出版物(传播物)、编辑程序、社会文化环境、制度安排、法律法规、市场形态、物质条件等。”71228235这一论述明显是将编辑主体的作用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客体系统”。周国清说:“对照已有的关于编辑客体的认识与观点,这种概括明显把编辑客体的范围扩大了、层次提升了,特别是将编辑程序、社会文化环境、制度安排、法律法规、市场形态等因素明确提出来作为编辑客体。”71228236他认为,以更开阔的视野认识编辑客体,既是深化编辑主体研究的需要,也是把握编辑规律的客观要求。他说:“客体影响和制约主体,对主体发生这种影响和制约关系的外在条件、环境因素等理应纳入编辑客体的研究范畴。”这样做“更有利于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从更广泛与深入的矛盾运动中来把握编辑活动及其规律,拓展了编辑学的研究领域,对于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研究也更具有普遍意义”71228237。这一编辑客体范围拓展带来的问题,就是客体分类,既有读者和作者主体性的对象物,又有书稿和物质条件这样具有实在性的对象物,该如何区分呢?针对这一问题,周国清又提出了编辑客体的分类。他说:“编辑客体与一般客体最大的不同及其表现就是编辑客体属于精神客体和社会客体的范围,而且以精神客体为主。其中的社会客体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制度安排、法律法规、市场形态、作者、读者等方面,而精神客体主要指的是文稿、出版物(传播物)。”71228238杨焕章在认识编辑客体时同样提出了编辑客体的分类问题,认为编辑客体有两类:一是直接的编辑客体,即作者的作品;二是间接的编辑客体,即作者。他说:“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实施作用的对象。编辑客体有两类。直接承受编辑主体作用的是作品,可以称之为直接的编辑客体。实际上,作品的背后是作者,作品是代表作者进入编辑活动并承受编辑主体的作用的。编辑主体与作品之间的联系,实质上是与作者的联系。作者只是通过作品作为中介才与编辑主体发生联系,参加编辑活动过程,承受编辑主体的作用。由于许多情况下作者并不直接出面进入编辑活动,所以称之为间接的编辑客体。”71228239与以上观点比较接近的还有吴飞的编辑客体论。在《编辑学理论研究》一书中,他专题论述了编辑客体的概念。他认为,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具体包括反映文化精神、文化成果的各种作品,精神文化成果的载体——各类传播媒介,作者与受众。他说:“那么什么是编辑客体呢?我们认为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客观对象。因为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客体和编辑主体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作用和影响的双向关系(大体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所以研究编辑实践活动,一定要研究编辑客体的情况。”71228240以上所述编辑客体的概念都具有多元论性质,更多的是从编辑主体和客体作用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编辑客体的内涵和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观点从客体作为“物”的属性角度来认识编辑客体,认为编辑客体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在《编辑五体论》中,靳青万从编辑主体实践对象的角度提出,编辑客体就是被编辑物,或者说是作品稿件。他说:“编辑客体即被编辑物,是编辑主体认识、工作行为所指向的客观对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作品稿件。”71228241他认为,编辑客体就是编辑作品,“包括了古今中外所有经过了编辑的作品”,“所有一切方面的作品,凡是经过编辑程序的,无一不包括在编辑客体之内。即使是那些由作者本人给自己的作品做编辑工作的,其作品也仍然属于编辑客体”71228242。在该书中,靳青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编辑客体的概念与内涵、产生与发展、地位与作用、共性与个性、创新与变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靳青万这一编辑客体概念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他强调编辑客体作为物的“客观实在性”。他在论述编辑客体概念时引用了《现代汉语词典》对客体的界定,即客体“哲学上是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他之所以将作者、读者排除在外,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是作用对象,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主体构成,并不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客观事物”。二是他的编辑客体概念是和编辑源体密切联系的。他认为“编辑客体,亦即被编辑物,或称编辑对象,是指来自编辑源体的,即将、正在或已经经过编辑主体制作的原创型作品”。71228243编辑源体是书稿的创作者,编辑客体则是“处于整个编辑制作程序中和之后的作品”71228244。与靳青万的编辑客体论一样,王振铎认为编辑客体不是作为主体性的人,而只能是实在性的客观事物。他从编辑活动构成要素的角度独辟蹊径地提出了编辑活动“六元”论,即作为主体元素的编者、读者和作者,和作为客体元素的文本、稿本和定本。他认为,文本即社会文化媒体的基本结构,是编辑活动的实践前提。稿本是指“著作者创造出来但尚未问世被社会认可的精神产品”。定本是指“经过编者审选整理校勘,完成加工,可以正式用于复制传播的‘底本’”。在《编辑学原理论》一书中,他指出:“以‘六元’构成的编辑活动,实际上是作者、编者和读者以‘媒体’〔稿本(+)定本(+)文本〕为中心,共同参与文化创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的生生不息的‘活动场’。”71228245由此可见,王振铎的编辑客体内涵就是与编辑活动主体元素相对应的客观对象元素——文本、稿本和定本。在他看来,文本、稿本和定本是编辑客体的三个基本元素。他说,文本是既有的社会媒体文化结构,“是编辑活动的实践前提”,是作者进行稿本文化创造的基础。他说:“社会文化的历史结构即原文本,是创构新文本的思想起点;社会文化的新文本,是编辑活动的实践目的。”71228246稿本是作者在文本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但尚未问世被社会认可的精神产品”。编本则是熔铸了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可以被正式传播的媒介信息产品。他说:“编定本可以简称为‘编本’或‘定本’,也可叫‘宗本’或‘母本’。是经过编者审选整理校勘,完成修订,可以正式用于复制传播的‘底本’。简单说就是经过编辑工作而完成的发排稿本。”71228247在后续研究中,他又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编辑本质论,将文化缔构编辑观完善为编辑创造媒介论。他说:“编辑工作就是对人类精神文明成果进行鉴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遴选、整合,并作整体性提高,而后创造成新的媒介,传播文化于社会……对于编辑来说,任何既有的作品都是他创造媒介的零部件。新生代编辑把一切既有的文化产品都视为重新创造而需要开发的各种资源,通过全新的媒介技术,构成更新的媒介整体”71228248在这里,他完成了编辑客体元素从定本到媒介指向的转换。他认为,编辑活动的本质是创造媒介,媒介也就是编辑客体。在论述编辑客体概念的同时,王振铎还分析了编辑客体的特征。他认为,作为媒介的编辑客体具有历史性和动态性,它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变动不居的。在他看来,编辑客体的生成过程就是一个具体的由不同的对象元素转换生成的实践过程。从他提出的编辑客体的“三元”论来看,编辑客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与编辑主体产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在编辑活动“六元”场域中,编辑客体完成“三元”转换生成的过程正是编辑主体创造媒介的过程。由上可知,编辑学界对编辑客体认识有不同观点,在编辑客体构成和范围界定更是见仁见智。总体上来看,在编辑客体作为主体“对象作用物”上学界认识相对一致,但具体到作用对象是什么,或者编辑客体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则认识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学界在编辑客体认识过程中存在狭义客体论和广义客体论两种倾向。狭义的编辑客体论将编辑客体仅仅指向书稿本身,并没有考虑融合传播环境下媒介形态的多元性、多样性。广义的编辑客体论将编辑客体延伸到作者、读者和社会制度等社会客体范围,尽管这些因素也具有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性质,但是这种作用关系中编辑主体的施动性并不明显。比如,编辑主体和法律法规、社会文化环境的实动作用,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映射关系。而且已经超越了编辑活动内部的范围,从而呈现编辑活动与外部社会的作用关系。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开展编辑活动的实践对象和客观世界。广义上的编辑客体既包括编辑活动对象,也包括编辑主体所处的客观世界,如时代国别、社会关系、机构组织等。狭义的编辑客体主要指编辑活动的对象物,即编辑作品和编辑媒介物。编辑作品是由作者创造而需要编辑主体加工完善的没有定型的精神文化成果。编辑媒介物,是由编辑主体借助特定的技术手段协同其他社会主体而生成的各种传播媒介,如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

编辑客体具有历史变动性,是一定阶段编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编辑客体的主要构成,编辑媒介物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动性发展过程。编辑媒介物是特定符号模式的综合体现,是编辑客体的内容和载体形态的有机结合。编辑客体发展既依赖于编辑主体的创造性,也离不开编辑技术的创新发展。编辑技术,尤其是传播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在编辑客体的转换生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编辑作品是编辑媒介物的基本构成,是实现编辑媒介组构的前提。编辑作品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为基础,同时渗透着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是二者协同作用的产物。编辑客体和编辑主体具有交互作用性。编辑客体离不开编辑主体的创造建构,是编辑主体实践创造的产物。同时,编辑客体也反作用于编辑主体,影响编辑主体的思想理念、知识构成、手段方法甚至思维方式,成为编辑主体不断发展和实现自我的重要力量。

,AbstractEN:,KeyWords:567965,567971,35724,EKeyWords:567967,567972,3836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173017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91102X20194167001_004,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1,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1730174,DownCount: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融合视域下的编辑客体论,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融合视域下的编辑客体论,_RowNo:5
CommonID:DIR_71264007,ID:11730176,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41,name:第四章 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组织论,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不仅确立了新的媒介信息生产传播模式,给媒介信息产品生产传播流程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给传统媒介组织的形态带来了巨大冲击,促使媒介产品生产流程再造和媒介组织重构。如前所述,编辑工作是专业化媒介组织信息产品生产传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媒介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力量。从媒介组织视角来看,编辑主体构成具有组织形态的属性,编辑组织是媒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编辑组织建设都是媒介组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认识媒介融合这一传播现象,需要从多重视角进行多元审视,既需要宏观战略把握,也离不开微观战术分析;既需要外部系统分析,也需要内部系统认识。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媒介是一个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具有专业组织的社会属性。以媒介组织学这个视角观照,媒介融合就是一场媒介组织形态的变革,是媒介组织的专业调整、重构和再造,是媒介信息产品生产传播流程的再构和调试。在媒介组织架构中,编辑组织自始至终是最为重要的构成。媒介组织架构总是以编辑组织架构为核心构成,从而构建起媒介信息产品生产、组构、优化和传播的有效运行机制。因此,无论是对于哪一种媒介组织,都离不开编辑组织的有效建构。在媒介融合变革中,媒介组织在发生巨大变革,众多从事新媒介信息产品生产的机构纷纷成立。为了更好地优化内容生产流程、提升媒介信息编辑力,很多媒介组织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比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机制构建、郑报融媒的“新闻超市”、《纽约时报》的“超级编辑部”等,都是媒介组织变革的现实写照。在融合变革中,作为媒介组织构成的编辑组织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也是编辑学必须思考的现实命题。

,AbstractEN:,KeyWords:567965,567973,35724,EKeyWords:567974,567975,3836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1730175,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91102X20194167001_005,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1,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1730177,DownCount: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组织论,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组织论,_RowNo:6
CommonID:DIR_71264014,ID:11730179,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42,name:第五章 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特征论,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

编辑活动特征研究始终是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命题。研究编辑活动特征,有助于认识编辑实践的基本规律。阙道隆在《编辑学理论纲要》中指出,编辑活动的特征研究是编辑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他认为,编辑活动具有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三大特征。他说:“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创造性,是许多文化活动都具有的共性,而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则是编辑活动区别于其他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71228302在谈到编辑活动的选择性时,他认为选择性是编辑活动与著作活动相区分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说:“编辑活动和著作活动不同,著作的任务是创造文化产品,编辑的任务是搜集、选择作者创造的文化产品,使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能够向社会传播。”71228303与这一观点相同,有很多论者认为选择性是编辑活动的重要特征。潘树广在《编辑学》一书中也论述了编辑选择性特征,只不过他用的概念是导向性。他说:“编辑工作的导向性,首先体现在稿件的选择和组织的环节中。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自发来稿,采用哪些来稿,不用哪些来稿,都反映了编辑人员的政治倾向或学术取向,并影响着广大读者注意力的投向。”71228304张如法同样持这一观点,他不仅认为选择是编辑活动的重要特征,而且认为具有本质性意义。他说:“由于编辑出版物的基本性质属于精神产品,它对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状况及其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影响能跨越地区国界和时代鸿沟,所以编辑的选择就事关重大,实质上是在肩负着一种历史的使命与社会职责。”71228305可见,将选择性作为编辑活动特征的学者不在少数。在谈到编辑活动的加工性特征时,阙道隆指出:“选择和加工结合在一起的,经过选择、准备向社会传播的作品,编者要进行修改加工或者提出修改的建议,使作品符合传播和复制的要求。修改加工是为了完善原作,不是另外创作一部新的作品。”71228306将加工性作为编辑活动重要特征的不仅有阙道隆,还有张如法等一大批编辑学者。张如法在《完善:编辑的一个本质含义》中指出,完善是“普遍的编辑规律”。他说:“如果上述‘完善’的编辑学定义能够成立的话,那么理所当然,世上不存在不需完善的待传播物,而要使传播物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经过必不可缺的编辑完善工作程序……中外编辑出版实践都反复证明:完善是一种普遍的编辑规律。”71228307在这里,完善实际上正是加工的代名词。在谈到编辑活动的中介性时,阙道隆指出:“在文化生产过程中,编辑活动是联系文化产品的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中介。作者的创作原稿经过编者的选择、加工,才能印刷、制作成具有物质载体的文化产品。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编辑活动是联系作者、读者(受众)的中介。发挥编辑活动的中介作用,才能使作者的创作与读者(受众)的需要相适应,才能保证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协调平衡。”71228308这里的中介性内涵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编辑是“原始文稿向出版物转化过程中的中介”;二是编辑是作者和读者的中介。为了更加强调这种中介性,刘光裕在进行编辑概念界定时反复强调中介性这一特征,他说:“编辑是在利用传播工具的传播活动中,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的种种出版前期工作。”他认为,中介性是编辑活动社会性的重要特征,也是编辑本质属性的要义。他说:“‘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的。’这表示它在传播过程中的位置。在传播过程中,编辑既不在前端,也不在终端,而是必然居于作者和读者之间,对一方写和另一方读的关系不断进行导向、净化和协调。它因此成为这两方矛盾的中介,从而在作者那里促成了生动而积极的文化创造活动,在读者那里促成了活跃而有益的文化消费活动。”71228309也有学者从编辑劳动特征的角度将编辑活动的中介性特征等同于隐匿性,认为编辑活动劳动尽管具有创造性,但也具有隐匿性特征。应该讲中介可能是一种隐匿的形式,也可能是显性形式。与此同时中介具有隐匿之外的更多内涵。因此,编辑活动的中介性和隐匿性是不能等同的。编辑活动的隐匿性也只是在编辑过程一定阶段的形态,并不是一种整体性的特征显现。

,AbstractEN:,KeyWords:567965,567976,35724,EKeyWords:567967,567977,3836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1730178,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91102X20194167001_006,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1,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1730180,DownCount: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特征论,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特征论,_RowNo:7
CommonID:DIR_71264025,ID:11730182,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43,name:第六章 融合视域下的编辑功能论,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

伴随着媒介融合发展进程的逐步深化,编辑活动内容和形态在发生着很大变化。与此同时,编辑活动的功能也在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变化。如果说编辑活动形态是编辑本体的外在体现,编辑功能则是编辑本体的内在构成。编辑功能既是编辑本体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编辑活动形态演变的重要动因。认识编辑活动功能,是编辑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对编辑功能的认识,不仅能够更好地审视编辑活动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因,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编辑活动的性质、本质和特征。传统编辑学比较重视编辑功能探讨,形成了相对系统、深入、完整的编辑功能认识。但是,必须看到,媒介融合带来的编辑功能新现象、新变化。一方面,编辑活动形态演变引发编辑功能不断地变化、调整;另一方面,编辑功能的调整和增值又在不断地强化、巩固甚至催生更多新的编辑活动形态。因此,探讨媒介融合环境下编辑功能问题,是一个新的编辑学命题,值得深入系统思考。

,AbstractEN:,KeyWords:567965,567978,35724,EKeyWords:567967,567979,3836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1730181,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91102X20194167001_007,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1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1730183,DownCount: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融合视域下的编辑功能论,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融合视域下的编辑功能论,_RowNo:8
CommonID:DIR_71264041,ID:11730185,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44,name:第七章 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社会交往论,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

在传播技术变革的影响下,媒介融合引发了整个媒介产品生产传播模式的巨大调整。作为参与媒介生产的重要活动之一的编辑活动也发生着巨大变革。这些变化渗透到编辑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熔铸在编辑实践的每一个步骤,并从整体上形成新的编辑发展模式。有观点认为,媒介融合终将导致编辑活动消失。比如,一些论者以一些基于智能算法技术的App为例,认为智能算法找到了通过机器实现用户和信息需求相匹配的最好方法,提出“算法盛行,编辑退场”的论断,甚至认为媒介融合时代编辑主体的选择行为将不复存在。姑且不说智能算法盛行,不能够完全取代编辑选择,单单就选题策划创意和媒介产品优化完善等环节来看,编辑活动的主体地位不是在取消,而是在强化;编辑功能不是在消失,而是在加强。由此看来,媒介融合环境下编辑活动研究是一个大课题。只有认识到编辑活动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方方面面的变化,才能对编辑活动的发展和形态客观辩证地认识和评估。在对编辑活动的认识中,编辑社会关系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传统编辑学研究认为,编辑活动是一项独立的媒介文化创构活动,既受到其他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制约,也受到自身内在规律的影响。社会性是编辑活动的一个鲜明特征,社会交往是编辑行为的重要内容。编辑学界对编辑活动的社会性有着深入研究,如张如法的《编辑社会学》首次提出编辑社会学命题,并对编辑社会关系进行了系统性论述。此外,还有很多学者围绕编辑社会心理和社会管理进行研究。毫无疑问,在融合传播环境下,编辑活动的社会性,尤其是编辑主体的社会关系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来重新审视编辑活动的社会关系演变问题,尤其是编辑社会交往的模式和特征,是编辑社会关系研究面临的重要现实和理论命题。

,AbstractEN:,KeyWords:567965,567980,35724,EKeyWords:567974,567981,3836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1730184,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91102X20194167001_008,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9,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1730186,DownCount: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社会交往论,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社会交往论,_RowNo:9
CommonID:DIR_71264052,ID:11730188,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45,name:第八章 融合视域下的编辑活动规律论,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

编辑活动规律研究是编辑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在长期的编辑学研究实践中,编辑学界极其重视对编辑活动规律研究,其中部门编辑活动规律和普通编辑活动规律研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编辑活动规律论。但是,在融合传播时代,随着编辑实践的巨大变化,编辑活动规律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融合创新。

,AbstractEN:,KeyWords:567965,567982,35724,EKeyWords:567967,567983,3836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1730187,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91102X20194167001_009,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1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1730189,DownCount: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融合视域下的编辑活动规律论,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融合视域下的编辑活动规律论,_RowNo:10
CommonID:DIR_71264074,ID:11730191,SiteID:14,Type:backAidText,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65046,name:后记,ShortName:null,SubName:null,EnTitle:null,EnShortTitle:null,EnSubTitle:null,Level:0,BookId:11730151,AbstractCH:null,AbstractEN:null,KeyWords:null,EKeyWords:null,SubjectWords:null,LiteratureId:11730190,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Y,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null,XmlID:null,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0-07-29 15:58:42.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1:01.0,HitCount: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0,DownCount:0,AuthorInfos:null,BookPublishDate:2019-10-01 00:00:00.0,SearchTitle:后记,ISBN:978-7-5201-5645-5,BookTitle:媒体融合与编辑理论创新,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后记,_RowNo:11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