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灾害型社会应对:情感与方略
在线阅读 收藏

成化以来,明代“灾害型社会”基本形成,江南等地社会经济生活商品化增强,统治危机与传统社会危机不断加深。是时,以丘濬、徐光启等为代表的一批有着强烈经世情怀的士大夫,以明中后期经济社会新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救时为目的,以重新阐释儒家“治道”与“治法”为途径,深刻检讨传统儒家治国思想与明初以来国是得失,主张改良政治,旨在化解社会危机。这些救时之举是明中后期社会变迁的一种应对,是“时代”的反应,也是儒学一次自我调整与发展。经济生活近代化期待与传统社会运行范式修正成为“救时者”经世理念中颇具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问题在于,部分开明士大夫的救时主张与明朝最高统治集团政治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统一。“灾害型社会”成为明朝无法摆脱的死结,时人救时方略亦属“徒劳”,无法跳出“严复定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