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世界大扫盲——写给一九九〇“国际扫盲年”
在线阅读 收藏

(报告文学梗概)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首都北京。

京丰宾馆的大会议室里坐满了来参加全国扫盲工作会议的各省市代表。就在这次会议上,国家教委主管扫盲工作的副主任王明达同志首次向与会代表公布了我国文盲数字为二点二亿,这个数字是中国官方向外界提供的最新数字。

——两亿两千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一个人若背上沉重的包袱,走路必定迟缓。

一个国家若背上沉重的包袱,便也注定了她前进途中会是坎坷重重,难以腾飞。

包袱究竟有多重?在会上,湖南代表溰县副县长马骏同志为大家算了这样一笔帐:

据他们调查,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的文盲农民大都是一家之主。其家庭经济、生产等重要决策都是由他们决定的,而这样的家庭与有文化的农民家庭相比,一般每年要少收入四百元左右。

一亩同样的土地让文盲承包,与让文化人承包相比,一年要少收入五十元至一百元。

那么,在全国二点二亿文盲中,即使有十分之一的人是其家庭决策者的话,全国每年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将要达到百亿元以上。

另外,在党的政策的宣传上,文盲户很难落实到家;封建迷信活动、愚昧违法活动与案件也与文盲有着不解之缘。

还有,文盲对下一代的影响是严重的,由此而产生的恶性循环也不堪设想!

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许多仁人志士为抗争统治者的文化垄断而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如孔子、孟轲、武训等。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当时的举动,仅仅是为推行民众普及教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端。然而,真正进行大规模扫盲、推行群众文化普及,并取得辉煌成就的,还是中国共产党人。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根据地内,在物质条件极为艰苦、困乏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及扫盲工作却一直坚持开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扫盲工作。特别是随着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出现,我们的扫盲工作也开始步入了中国扫盲史上一个空前的鼎盛时期。

一九八一年我国也开展了国际扫盲年活动,从此,我国扫盲工作也由单纯的国内性扫盲,纳入到整个国际扫盲大潮之中。一九八四年以来,已先后有四川巴中县、吉林省、山东五莲县、湖南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获国际扫盲奖。

下面请看几组扫盲镜头:之一:一九八八年三月初的一天,一条“爆炸性”新闻在山东微山县两城乡两城一村不胫而走:“快去看啊,马守平要办扫盲班了”。马守平正和他的老父亲、妻子把他家仅有的“三间“堂屋”腾出来,准备作教室用,肆物品大部分被寄放到邻居家。他自己又把大床抬进了原先老父亲住的“小耳屋”里,他和他的妻子及两个孩子,就住进了这个四处透风、八面漏气的“小耳屋”。而他的老父亲则被“挤”到邻居家去借“宿”。村里人都在议论,该不是这家伙中什么邪了吧?

经过一段紧张的忙碌,“马守平扫盲夜校”于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三日晚上正式开学了。

开学第一天,就有五十多名学生坐在了马守平的“堂屋”里听马老师给他们讲起课来。

要维持一家五口的生计,只有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否则一家人只能跟他喝西北风了。所以,白天马守平在地里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后得不到片刻的休息,又要给学生讲课,等学生放学后,他还要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

他从一九八八年三月开学以来,办了近两年的时间,他本人从没休过星期天。他知道来学习的这些兄弟姊妹们,都是因种种原因,耽误了读书的“黄金时代”,现在,他们能抽出时间来学习,已经是有些晚了,自己只有竭尽全力多教他们认几个字,多掌握一点文化知识和实用知识,这才能使他们尽快地赶上时代的大潮。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马守平扫盲班的学员们大多掌握了一千五百多个汉字,学会了小学四则运算和多位数的乘法,按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要求已达到了脱盲标准。

之二:在山东邹县李官村扫盲夜校中我们看到这个千人左右的村子,所剩青壮年文盲也就三十多人。可在这三十多人中,我们发现有五个参加扫盲学习的学员竟是一家人。

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课桌上,我首先看到了十五岁的鲁凡强,他告诉我,他家兄弟五个,因前些年家庭困难,父母有病,他四哥又是一个从小就得了婴儿瘫的残疾人,兄弟几个没有进过校门,没念过一天书。鲁凡强好不容易上了一年学,可后来因父亲去世,母亲又长年有病卧床,他也只好退学了。

村里办起扫盲夜校后,他大哥鲁凡芝和他妻子刘成莲,二哥鲁凡旺和他的妻子张桂荣,和小五鲁凡强一起参加了扫盲夜校。因老大、老二两口子都来学习家中无人看孩子,他们就把各自的孩子一同带到了扫盲班上。每到扫盲夜校讲课时,他一家七口就准时到校学习。鲁凡旺吿诉我们:“村里一办扫盲夜校,我们大哥,就带着我们兄弟来了,除老三长年在外边干活回不来、老四和俺的老母亲不能动外,俺家能来的都来了。原先俺想学没那个条件,现在家里不那么困难了,又有这么个机会学习可真太好了。”

鲁凡强也插嘴说:“俺大哥还给三哥捎信,叫他忙完活,也回家来参加扫盲夜校哩。”

鲁凡芝说:“现在俺全家都来学习,回去后互相补习,给俺的生活也带来了乐趣,别的不说,现在给小三写信俺就不用求人了……”

应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发起的这场世界大扫盲运动,在历经三十年的发展之后,的确已在我们的这个地球上形成一个势不可挡的汹涌大潮。

在我们国家,地大人众,各地区文化发展也不平衡,同时还存在着观念上的、经费上的等等问题。我们要想在本世纪末扫除二点二亿的文盲,仍必须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完成,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严峻的现实,不然的话,我们将要在这场全球性扫盲大潮中,再次落伍,再次为我们民族蒙上新的耻辱。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国家,应该同心协力走在世界大扫盲的前列。

原载《青年文学》年第8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