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山月魂——一个作家的生命
在线阅读 收藏

(报告文学梗概)

这季节,太阳离我们近。世界鼎沸。世界热烈。世界灿烂。

周克芹越来越瘦。“我这一个多月,少了十三斤肉。”他在办公室轻描淡写地说。

他从田坎上来。

简阳有绛溪,冲积出奇异的葫芦状丘坝,形成大葫芦、二葫芦、三葫芦。从一九五八年起,他在这一方士地上务农二十年。

那时候,农民背太阳,周克芹太阳月亮一齐背。收工,天已擦黑。揭开水缸,只剩缸脚水,于是,周克芹挑水桶,张月英打电筒,到一两里外的古井担水,饭熟,娃娃们已经睡着了,月落了,鸟啼了。周克芹青灯陋室,开始写文章。写写写,写得华发苍颜,严肃优秀的作品,是要以健康为代价的!

知农者,周克芹,四十年不吃皇粮,二十年犁田打耙,使他勿须体验,就能写出顶真实的乡土文学。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读书求知,方能移易性情,剪裁自身。队里派他放牛,悠然上南山,《山海经》、《战争与和平》就是在这时期读完的。扁担在润湿的泥土上一放,他可以在这一条扁担上睡觉。看蓝天,白云一朵一朵移动。看白云,蓝天整块整块移动。思维在草木薰香中运转腾跃。

一位知己说:“那是他生命中最美最美的时候!”

他和张月英一九六二年在半间屋子里成了家。妻子坐月子,食无肉。屋里“棒棒都没一根多的”。咋办?心一横:卖门板!“家无长物,勿须闭户”。周克芹不去近处的简阳城,而从山间绕远道去石桥镇,怕撞见熟人。稻草挽圈,门板上一插,作出售标志。这情节后来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演化成金东水卖毛衣。

嗣后,周克芹有了一间整屋,三面是别人的墙壁,第四面拦以晒蓆。约十方平米,安置一床、一柜、一桌,侧身进,侧身出。次女静莲就出生在这里。人口增多,靠大家帮助,盖成两间茅屋,连门窗都没有。

“鹤以青松为世界,鸥将白水作家乡。”他生于斯,长于斯,受于斯,施于斯。他的苦难,也是他的财富,他要为农民立言,咬定青山不放松。他写了《早行人》、《李秀满》、《砖瓦窑》。

那时没有稿费。三天耗费一斤煤油。烟是每天必抽的,上山挖树杚蔸,挑到城里四分钱一斤卖掉。买回农民不可或缺的两件东西:盐巴、煤油。然后就是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烟”。生活苦成这样,他还疯魔般向毫无收益的文学倾斜。

文学在中国是教化娱乐之业。曹丕喻为“经国之大业”。文学又是残酷的行当,入了道,人如秋水一叶,奔流到海不复回。周克芹写得慢、写得苦。顺利时可一日三千言,有时,稿笺摆通夜,一字不落。

满山遍野,黄荆树开出蓝紫的花,这黄荆极具韧性,常成为普通人家的“家法”,因而有“黄荆条下出好汉”之说。它一簇五叶,清气养人,年年砍,岁岁发,成为绛溪人最好的烧柴。

一天,他和省作协的负责人散步,低标准地要求成为专业作家:“光给点粮票,不要工资、稿费。”免得每次开会,必背上粮食换粮票,太尴尬了!

新时期文学的勃兴,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泛动,如沧海横流,如大军行进。周克芹像出家人一样走出陋室,眼睛布满血丝,鸦形鸠面,不成人样,手里拿着流泪写就的、原定为中篇而一发不可收拾写成的长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精气血脉,全部被书稿榨干!年四十,他便配上了满口假牙,蓦然取掉,嘴也瘪了,人也老了。

《许茂》以三中全会精神重新看农村,反应如此之快!重庆《红岩》杂志增加印张,并用小五号字一次刊完这部二十三万字的小说,老作家沙汀读后,立即给周扬去信,大加赞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星期通过三审,出书!接着,北影、八一两厂争拍《许茂》。

他依然乡居,种他的“菜园子”。“菜园子”尽种橄榄树,果子幽幽淡淡,味韵深长。独一份的细腻。细腻到令人生疑:农民的心思真的这样纤巧?《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先后获一九八〇、一九八一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九八二年《许茂》获茅盾文学奖。周克芹从草民,而成为八种世界名人录的入选者。

周克芹平衡人际关系的能耐,远不如他写小说。他温和善良,自然得人。细腻得近乎小气,却难驾驭凤云。克芹自道:“《许茂》里的四姑娘就是我。自杀都自杀四次。我要是女的,肯定嫁不出去!”但是,周克芹不乏幽默感!幽默使他放晴。幽默使我们看到他的人生中也有一面向阳坡。幽默表现了他感觉的精致。

一九八五年,克芹成为四川作协党组成员,他又成了业余作者。一九九〇年,克芹任作协党组副书记,《现代作家》主编,作协常务副主席。

就其愿望,克芹当然希望一身轻松,重返乡间写作。绛溪的天空,灰亮灰亮。绛溪的蝉子,颤颤地叫,黄荆该结籽了,半颗绿豆大,那是灌枕头的好东西!睡上去软而滑,还去风湿。山草的叶鞘该长棕色的“箭”了。箭下有尘埃般朦胧恍惚的花。屋后的洋薑,年年挖了长,长了挖,生生不息。锯锯藤都沟边盖得铺天撒地,绿意何浓!“不写作,算什么专业作家?”夜阑走笔,见缝插针。有时一天写几百字,甚至几个字。

周克芹最不服气的,是人家说他再超不过《许茂》,他一定要超过。“作家要像蚕子一样,脱几层皮才长得大!”克芹真能荷重,拿出了第二部长篇《秋之惑》。这是生命的田边地角里长出来的。

有评论家认为:《许茂》是对文革十年的深思;《秋之惑》是对改革十年的深思。

作品贯彻了他“感情积累”的文学主张。里面仍旧没有水火英雄,仍旧心痛农民,关注农民,与之呼吸,与之躁动,与之忧患,与之共对价值观念嬗变的阵痛。周克芹从文学方面介入农村改革,有时候甚至比新闻界敏感,对农村青年精神生活的追踪,克芹是超前的。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写成十年,它的作者的生命就枯竭了?

七月中旬,克芹同意住院。医生诊断:“肝癌晚期”。八月三日克芹出现浅昏迷。八月五日,凌晨二时零五分,克芹辞世。

那晚,月亮好圆。澄黄如金饼。

他就死在这辉煌灿烂里。时年五十三岁。

原载《四川日报》1990年8月26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