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第五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收藏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7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中山市翠亨村举行。

来自中国大陆十多个省市及台湾、香港、澳门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的1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10日大会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难生、香港作家联谊会会长曾敏之、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邹启宇、中山市副市长吕伟雄、著名老作家、广东省文联名誉主席杜埃等在会上作了发言。与会代表比较集中地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关于港澳文学的研究问题。有的代表认为大陆对港澳文学史论研究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一是视角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二是掌握的资料不足;三是以大观点论小问题,以偏概全。

还有的代表提出对女性文学的界定问题。论者认为,不少研究者在使用女性文学这个概念时有不同的内涵,有的是指以妇女为题材的作品,有的是指女作家所写的作品,有的则指女权主义文学,等等,应对女性文学有所界定,否则会混淆不清,不利于研究的深入。

对于台湾文学,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杜国清教授认为,应以三个方面研究台湾文学:一.以大陆观点研究台湾文学;二.以台湾本身观点研究台湾文学;三.以世界观点研究台湾文学。他说,台湾现在已有几所大学,如清华、淡江等已将台湾文学作为大学课程来讲授,美国加州大学东亚语系也将以台湾文学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之一。

关于美国华文文学。有代表认为,美国华文文学现正处于从侨民文学向美华文学过渡的阶段,说“美华文学是近十年发生发展起来的”,这不符合事实。应该说美国的华文文学已有百年的历史,其中曾出现两次高潮,一次是战后初期,另一次是七十年代。

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也是这次研讨会重点讨论的问题。有的代表就八十年代马华文学思潮向大会作了报告,有的就新加坡现阶段华文文艺发展动向进行大会发言,有的则在大会上简述战后二十年新马华文小说研究的成果。

关于华文文学的“中心”,这一话题引起大会较大反响。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润华副教授在《从中国文学传统到海外本土文学传统——论世界华文文学之形成》论题下,提出了“双重传统”、“多元文学中心”的命题。他认为,任何有成就的文学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东南亚的华文文学,自然不能抛弃从先秦发展而来的那个“中国文学传统”,然而单靠这根,是结不了果实的,因为海外华人生活在别的国家里,自有居住地的土地、人民、风俗、习惯、文化和历史。这些作家,当他们把各地区的生活经验及其文学传统吸纳进去时,本身就会形成一种“本土的文学传统”。华文文学,本来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中国。可是自从华人移居海外,而且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与文学、自然会形成别的华文文学中心。新加坡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华文文学,都已融合了“中国文学传统”和“本土文学传统”,成为双重传统的新加坡华文文学中心、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中心,等等。这已是既成的事实。因此,今天我们必须从多元文学中心的观念来看待世界华文文学,必须承认世界上存在不少的华文文学中心。

一些代表却认为,这谈的是华文文学的重点地区、中心地区问题。于是,有的代表提出华文文学有个同心圆,即大陆,此外又有几个中心,一是台港澳,一是新马,还有一个是美加欧,认为中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自封的,但中心也在不断转移;有人又认为,中心是历史的发展结果,在华文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哪一地区华文文学作品的数量多,质量高,自然就形成中心,而不能人为地划定中心;有的代表则有不同的意见,认为中心不能仅以数量多,作家作品多为标准新文学的产生并不以地域作家多而划定中心;各国各地华文文学应在平等地位上进行竞争,目标同一,就是要促使华文文学在世界上拥有崇高的地位。

到会代表还从世界文学的宏观角度对今后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提出建议和设想。有的代表提出,应从比较的角度对世界华文文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的代表又认为,世界各国华文文学应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各国华文文学研究论文应公布于大众,建议建立一个世界华文文学资料研究中心,为有志者提供资料;有的海外代表则希望大陆能为海外华文作家创造发表作品、论文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园地。

从多位代表的发言中,使人们感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在这两年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而海外各国华文文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发展较顺利,有的则较为艰难。但大多数代表则认为,只要大家秉持信念,坚持华文创作,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虽然步履维艰,而前途可期。

(原载《台港文学选刊》1991年第9期,本刊有删节。)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