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小说批评史略》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小说批评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全书约二十六万字,共四编,每编四章。第一编,小说批评的萌发时期(先秦至宋元)。分为朦胧的小说观念、幻奇理论的产生、实录理论的形成、小说功能的发现四章。作者认为,从先秦至宋元长达一千七百余年历史中,中国小说批评仍处于萌发时期。其主要原因是小说不能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迟于诗文的产生和发展;统治阶级轻视小说。宋元以前的批评家虽然从政教角度否定或肯定小说,甚至主观上并不承认是在研究小说,但他们的论述既然涉及了小说,便构成了早期小说批评的内容。真正把小说视为文学作品加以研究的理论批评,至宋元方产生。早期小说批评主要围绕小说有无价值问题展开,虽大都为片言只语,且多失误,但却是中国小说批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第二编,小说批评的形成时期(明代)。分小说观的形成、小说传道的倡导、虚实理论的探讨、写实理论的崛起四章。作者认为,中国小说批评至明中叶以后蔚然成其原因主要是小说作品大量涌现,小说流派逐渐形成,丰富的小说创作为文学家、理论家的小说批评提供了充实的材料和论据,而文学家、理论家的呼吁和倡导,又推动了小说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小说批评逐渐形成的标志是:批评家有意识地进行小说批评,探讨小说理论问题;出现了专门论述小说理论问题的文章。小说批评的主要形式是序跋和评点。此时小说批评探讨的理论问题相对集中在小说地位、小说特性、说的社会作用、小说的虚实关系和小说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第三编,小说批评的发展时期(清代)。分为小说观的分歧、世情说的贡献、典型论的产生、文法和语言艺术四章。作者认为,清代小说批评发展的标志有三:批评形式多样发展;批评内容渐趋理论化;批评涉及更广范围。清代小说批评形式丰富多彩,除序和笔札外,还有回评、凡例、读法、眉批、弁言、题辞、论赞、杂说、例言等,其中,回评、读法和序跋是运用最广、收效甚高的批评形式。清代小说批评家常常由一般小说理论论及所评的作品,或由具体作品引发出一般的创作理论。清代小说批评比较注重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两方面加以评价,从而丰富了小说批评的内容。第四编,小说批评的繁荣时期(晚清)。分为小说观的突破、创作规律的探寻、小说史论的发唱、小说变革的研讨四章。作者认为,中国小说批评的繁荣,是在晚清后二十年间,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政治状况。晚清小说批评繁荣的特征有四:小批评家的自觉意识鲜明;小说批评的内容丰富繁杂;小说批评的形式多样纷呈;批评家队伍空前壮大,批评著述空前繁多。但是,小说批评的繁荣并不等于小说理论的成熟,晚清小说批评仍处于传统批评方式瓦解、新的批评方式成的阶段。然而,晚清小说批评却为现代小说批评完整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书以时代为序,深入阐释了历代小说理论的特点、价值、作用,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小说批评史的发展轨迹;不同于一般写史的框架,具有某种创新意义。

(竺青)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