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名家专论

书 名: 名家专论
英 文 名: MONOGRAPHS OF DISTINGUISHED SCHOLARS
作 者:  李向玉 刘泽生
I S B N: 978-7-5201-1498-1
丛 书 名: 澳门理工学报丛书 订阅
关 键 词:  社会科学 文集 《澳门理工学报》
出版日期: 2018-04-01

中文摘要

澳门理工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所公立、多学科、应用型的高等学府,成立于1991年9月。学院秉承“扎根澳门,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争创一流”的办学宗旨,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才,成为澳门地区一所充满活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精良、专业设置合理的综合性高校。

《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澳门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8年创刊,中文版,季刊,每期208页。常设栏目有名家专论、港澳研究、总编视角、中西文化、文学研究等。自2011年改版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逐渐形成了学术厚实、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编辑规范的特点,现为中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澳门理工学报丛书”选编自《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改版以来所刊文章,涵盖名家专论、港澳研究、总编视角、中西文化、文学研究等栏目。作为公共学术平台,《澳门理工学报》所刊各文既有名家大作,亦有新秀佳篇;既立足澳门,亦举目神州、放眼世界;既彰显学术坚守,亦展现薪火相传。读者可各取所需,借助本丛书领略海内外学者风格各异的治学门径,以及近年来澳门学术发展的脉络。

<<
>>

文章列表

CommonID:DIR_70038584,ID:9560924,SiteID:14,Type:formerAidText,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0,name:文前辅文,ShortName:null,SubName:null,EnTitle:null,EnShortTitle:null,EnSubTitle:null,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null,AbstractEN:null,KeyWords:null,EKeyWords:null,SubjectWords:null,LiteratureId:956092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Y,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null,XmlID:null,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6.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0,DownCount:0,AuthorInfos:null,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文前辅文,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文前辅文,_RowNo:1
CommonID:DIR_70038585,ID:9560929,SiteID:14,Type:formerAidText,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1,name:总序,ShortName:null,SubName:null,EnTitle:null,EnShortTitle:null,EnSubTitle:null,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null,AbstractEN:null,KeyWords:null,EKeyWords:null,SubjectWords:null,LiteratureId:9560927,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Y,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null,XmlID:null,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6.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0,DownCount:0,AuthorInfos:null,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总序,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总序,_RowNo:2
CommonID:DIR_70038586,ID:9560933,SiteID:14,Type:formerAidText,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2,name:前言,ShortName:null,SubName:null,EnTitle:null,EnShortTitle:null,EnSubTitle:null,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null,AbstractEN:null,KeyWords:null,EKeyWords:null,SubjectWords:null,LiteratureId:956093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Y,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null,XmlID:null,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6.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0,DownCount:0,AuthorInfos:null,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前言,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前言,_RowNo:3
CommonID:DIR_70038587,ID:9560940,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3,name:生活中的语言学,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本文从语言文字与文化、语言间的接触与影响、汉语语法的意合倾向、语用中的创新与变异、语言的约定俗成等五个方面说明语言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密切关系,论证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学习某个民族的语言必须跟学习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结合。文章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与港澳、台之间语言的密切接触,探讨了汉语与西方语言的本质区别,倡导既尊重群众的约定俗成又进行必要规范的语言观,并大力提倡国人努力提高本国语言文字的修养。

,AbstractEN:,KeyWords:2543,39088,2480,407117,407118,EKeyWords:2547,112800,2487,433888,673895,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36,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01,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6.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48,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42,DownCount:10,AuthorInfos:{"江蓝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及该所副所长、所长,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8~2006)。学术专长为汉语历史语法与词汇,出版专著、工具书、论文集七部,如《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合著)、《唐五代语言词典》(合著)、《近代汉语探源》、《江蓝生自选集》、《近代汉语研究新论》等;译著四部,如《汉语史通考》(〔日〕太田辰夫著)、《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日〕志村良治著)等;发表专题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序言、书评等其他学术文章三十余篇。代表作为《近代汉语探源》与《近代汉语研究新论》。在词汇研究方面,对近代汉语白话词语进行考释,主持并编写近代汉语断代语言词典,探讨词义演变规律与词语考释方法。在语法史方面,主要研究虚词源流、语法化问题和语言接触问题。学习和继承吕叔湘先生把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结合起来综合考察的研究方法,同时又具有把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历史文献材料与现代汉语方言材料相结合的个人风格。2006年以来,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现代汉语大词典》主编,并主持修订《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生活中的语言学,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生活中的语言学,_RowNo:4
CommonID:DIR_70038595,ID:13542933,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4,name:语言多样性与文化传承,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本文从描述当代世界诸语言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它们在使用人口和地域分布方面的严重不平衡现象,以及人类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世界诸语言的各种不同的统计数字及其变化原因。文章通过大量事例探讨了大批分布区域小、使用人口少的语言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优势语言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劣势语言则会争取必要的生存空间。文章着重讨论了濒危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划分标准,以及在语言竞争的大环境下对濒危语言实行政策性抢救的必要性;强调了语言生态和语言多样性对于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作者对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的利与弊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的发展历史及与其他语言的关系。

,AbstractEN:,KeyWords:350766,407119,407120,5142,24890,EKeyWords:350768,673896,673897,27682,52646,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354293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02,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6.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1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51,DownCount:2,AuthorInfos:{"黄长著":{"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黄长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先后在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和院文献信息中心工作,曾任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1985~2000)、主任、院图书馆馆长(2000~200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1996~2000)、中国社科院翻译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第l~6届)等。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u201C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u201D称号。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组召集人、中国社科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荣誉理事长。研究领域:世界语言的分类及分布,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建设及发展战略等。著有《世界语言纵横谈》、《各国语言手册》、《世界语言的分类》、《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诸语言:使用及分布格局的变化》、《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科及实践的发展趋势》(合著)等。总计出版专著(含合著)及主编图书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含用英、法文在国外发表的20余篇)。成果曾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专著、译著三等奖,四川省优秀图书一等奖等。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语言多样性与文化传承,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语言多样性与文化传承,_RowNo:5
CommonID:DIR_70038600,ID:9560957,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5,name:用西方文论诠释诗词文本的“多义”与“潜能”,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本文通过“细读”的方式,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比较了五代北宋的三首小词,指出中国小词中隐藏有一种能够引发读者产生丰富联想的能力,它类似于西方接受美学家沃夫冈·伊塞尔所提出来的“潜能”。前辈词学家在他们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对此虽有体会,但由于在表达上有模糊化和概念化的缺点,所以不易被传统文化根基不深的现代青年人所理解。因此本文尝试运用西方文论中的一些概念来进行阐释说明,以期打通古典诗词与现代青年的隔阂,使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赏析能与现代接轨。

,AbstractEN:,KeyWords:407121,407122,106844,407123,407124,EKeyWords:72659,484885,112800,673898,673899,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54,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Y,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03,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6.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58,DownCount:2,AuthorInfos:{"叶嘉莹":{"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叶嘉莹,北京人,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文学学士。中央文史馆馆员、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休教授。自1954年起,在台湾大学任教15年,其间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淡江大学与辅仁大学兼任教授。此后曾被美国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校聘为客座教授。1979年以来,曾被中国大陆十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2015年10月,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此外,还曾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并曾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2002),台湾辅仁大学杰出校友(2005),台湾斐陶斐荣誉学会第十一届杰出成就奖(2006),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08)、中华之光\u201C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u201D(2013)、2014中华文化人物、2014首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2016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英文专著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由美国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出版;中文专著有《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迦陵论诗丛稿》、《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数十种。1997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迦陵文集》10册;2000年台北桂冠图书公司出版《叶嘉莹作品集》24册。近年来由中华书局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u201C迦陵说诗\u201D七种、\u201C迦陵讲演集\u201D七种、\u201C迦陵著作集\u201D八种等系列丛书。与缪钺合著之《灵溪词说》荣获1995年教育部\u201C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u201D一等奖。专著《人间词话七讲》获\u201C2014中国好书\u201D奖。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用西方文论诠释诗词文本的“多义”与“潜能”,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用西方文论诠释诗词文本的“多义”与“潜能”,_RowNo:6
CommonID:DIR_70038601,ID:9560963,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6,name:从“现代化”拯救传统,ShortName:,SubName:——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危机与生机,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199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通过“现代转换”,中国古代文论有望从一种特殊的、地方性的话语,转变为一种普遍的、全球性的话语,从而参与国际对话。然而,在这种“现代化”完成的同时,中国传统诗学符号就被西方知识挪用和收编,不可避免地西方化了,“意境”理论的“现代化”就是典型的例子。实际上,“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都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传统现代化”学术工程的组成部分。在这种“传统现代化”范式中,中国学者只有借助由西方理论方法和话语策略所建构的叙述框架,才能再现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这导致了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危机。值得注意的是,朱自清采用了一种与“传统现代化”相对立的“抵抗”范式,它或许揭示了从“现代化”拯救传统的某一可能。

,AbstractEN:,KeyWords:407125,329087,407126,407127,89858,EKeyWords:673900,53526,673901,673902,163697,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6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04,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6.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64,DownCount:2,AuthorInfos:{"罗钢":{"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罗钢,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u2014哥伦比亚大学跨语际文化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清华大学学报》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美学学会理事。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88~1989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中心客座研究员,1992~1993年任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访问学者,1995~1996年任香港大学兼职研究员,1996年任澳大利亚麦克理大学访问教授,2003~2004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比较诗学、后殖民理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史哲》、《野草》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学术专著有《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研究》、《历史汇流中的抉择\u2014\u2014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家与西方文学理论》、《叙事学导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起源》(韩文版)等,与人合作主编有《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文化研究读本》、《消费文化读本》等。译著《批评的诸种概念》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u201C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u201D与\u201C跨文化语境中的王国维诗学\u201D、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u201C后殖民主义文化诗学\u201D、美国李氏基金会项目\u201C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u201D等。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从“现代化”拯救传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危机与生机,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从“现代化”拯救传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危机与生机,_RowNo:7
CommonID:DIR_70038607,ID:9560966,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7,name:喧嚣与寂寞,ShortName:,SubName:——1616年前后剧作家汤显祖的自塑与他塑,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临川四梦”成就了一代文豪汤显祖的千秋万代名,但成为剧作家并非他一生“立言”的终极意愿。尽管如此,在1616年前后,他还是渐渐褪去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本色,自我塑造并且被塑造成为一位剧作家,一位因才情卓著而与沈璟相提并论的“另类”剧作家。在成为剧作家的喧嚣之中,隐含着汤显祖深层的寂寞之心。描述汤显祖成为剧作家的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表述、自我体验和自我嘲谑,将引导我们走进汤显祖本人的内心世界,走进汤显祖时代的文化场景,抉发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深层意蕴。

,AbstractEN:,KeyWords:355039,43511,407128,407129,EKeyWords:356219,673903,673904,673905,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65,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05,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6.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4,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67,DownCount:2,AuthorInfos:{"郭英德":{"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郭英德,福建晋江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筹)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等。曾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台湾东吴大学、香港大学访问教授或客座教授。1996年入选北京市\u201C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u201D,2000年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文学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传奇戏曲的兴起与文化权力的下移》等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出版《明清传奇综录》、《明清传奇史》、《明清文学史讲演录》、《建构与反思\u2014\u2014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思辨录》、《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中国散文通史·明代卷》等专著,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教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u201C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生成、发展及传播\u201D、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u201C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集成\u201D等。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等。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喧嚣与寂寞——1616年前后剧作家汤显祖的自塑与他塑,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喧嚣与寂寞——1616年前后剧作家汤显祖的自塑与他塑,_RowNo:8
CommonID:DIR_70038613,ID:9560969,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8,name:呼唤新青年 传递新思想,ShortName:,SubName:——《新青年》的出世及其反响,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新青年》是引领一代新思潮的标志性刊物。其主要作者陈独秀、胡适等在反思辛亥革命之得失与民初社会混乱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必须首重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渐求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为此,他们把希望寄托于青年。他们向青年们灌输的新思想、新观念最主要的是个性主义与世界化。青年们基本接受了这些思想观念,无论其理解的正确程度如何,他们后来参加革命、投入各种事业,都与接受这些基本观念有一定关联。

,AbstractEN:,KeyWords:407130,407131,207993,EKeyWords:169919,105056,33787,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68,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06,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1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70,DownCount:7,AuthorInfos:{"耿云志":{"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耿云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胡适研究会会长、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长等职。辽宁海城县人。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尤以思想史研究为主。著述20余种。主要著作有:《胡适研究论稿》、《胡适年谱》、《胡适新论》、《蓼草集》、《蓼草续集》、《耿云志文集》、《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等;合著有:《中华民国史》第1卷(上、下)、《梁启超》、《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等;编有大型学术资料书和工具书《中华文化辞典》(第一副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42卷,主编)、《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9卷,主编)等。发表论文和文章二百余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论清末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孙中山与梁启超\u2014\u2014中国现代化的选择》、《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中国新文化的源流及其趋向》等数十篇,其中有多篇被翻译成英文。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室,该室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重点学科。相继主持并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u201C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与实践\u201D、院重大课题\u201C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u201D等。目前正主持编写多卷本《中国近代思想通史》。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呼唤新青年 传递新思想——《新青年》的出世及其反响,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呼唤新青年 传递新思想——《新青年》的出世及其反响,_RowNo:9
CommonID:DIR_70038620,ID:9560972,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89,name:“新文化运动”的缘起,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近年的研究显示,新文化运动兴起于五四运动之后,国民党人应是最早提出新文化运动的运动家。不过,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演化,绝非仅此而已。五四运动平息后,江苏教育会和北京大学既要避免学生失控再度危及其共有的势力基盘,又要在社会上继续鼓动学生对安福系主导的北京政府造成冲击,这与南方国民党的政治诉求相呼应。三方合谋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在迎合世界潮流、反对官僚军阀恶政、改造社会文化的理想追求之下,若隐若显地展现了联手反对安福系政权的政治同盟关系。江苏教育会组织系统的社会动员,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迅速蔓延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新青年》与北京大学的关联作用逐渐得到认定并日趋明确。

,AbstractEN:,KeyWords:215009,109458,407132,46416,EKeyWords:673906,155016,673907,10287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71,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07,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2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73,DownCount:7,AuthorInfos:{"桑兵":{"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桑兵,河北威县人,1956年生于广西桂林。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到东京亚细亚大学、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研究;曾任韩国延世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客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u2014\u2014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u2014\u2014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先因后创与不破不立: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清代稿钞本》(一至六辑共300册)、《各方致孙中山函电汇编》(10卷)、《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45册)、《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档案文献汇编》(100册)。合编《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戴季陶卷》、《读书法》。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近期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清代以来的学人与学术,大学与近代中国,晚清民国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孙中山史事编年等。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新文化运动”的缘起,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新文化运动”的缘起,_RowNo:10
CommonID:DIR_70038627,ID:14781288,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0,name:中华革命党时期党人歧见与孙中山党国方略的转折70028136,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中华革命党的建立,意味着国民党从“议会政党”重新回归“革命党”。孙中山的革命理念与党国方略亦随之发生重大转折,并直接影响了此后中国政制的历史走向。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孙中山晚年的党治主张乃1924年以俄为师的结果。若细致梳理孙中山的心路历程即可发现,以俄为师恰是孙中山自中华革命党以来革命思想演变之自然产物。作为中国国民党的重要历史节点,1914年从议会政党向革命党的转型与回归,比1924年的改组更具转折意义。而对于孙中山思想方略的转变,党内异议的声音十分强烈。各派虽均以反袁为目标,但党人之间的歧见与纷争比学界既有认知更为多元、复杂和激烈。

,AbstractEN:,KeyWords:407133,407134,43305,73153,407135,EKeyWords:673908,673909,673910,198878,673911,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74,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08,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1,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76,DownCount:2,AuthorInfos:{"王奇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王奇生,湖南湘乡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u201C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u201D,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本科、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讲师、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留学史、中国现代政党史、中华民国史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等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天下得失:蒋介石的人生》(合著)、《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主编)等。其中《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一书获第四届\u201C胡绳青年学术奖\u201D、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0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一;《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一书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中华革命党时期党人歧见与孙中山党国方略的转折,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中华革命党时期党人歧见与孙中山党国方略的转折,_RowNo:11
CommonID:DIR_70038631,ID:9560978,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1,name:《贝德士文献》述略,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贝德士文献》是美国传教士、著名历史学家贝德士(Miner Searle Bates)搜集整理、著述编撰及与之相关的资料总汇,现藏于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该文献共131盒1162卷,分为通信、中国札记与资料、《基督徒奋进在中国社会》书稿、中国著名基督徒文献、其他札记与资料、本人著作、教学资料、私人要件与言行录8个类别。该文献不仅以传教士信函、报告、照片等形式详尽记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种种暴行,为南京大屠杀历史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而且保存有大批关于中国基督教历史的文献、索引和手稿,继承并超越了赖特烈的基督教史研究路径,对于推动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贝德士文献》也是贝德士一生献身学术、孜孜以求、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崇高人格的真实写照,是研究贝德士本人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

,AbstractEN:,KeyWords:407136,407137,407138,EKeyWords:673912,673913,673914,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77,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09,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5,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79,DownCount:2,AuthorInfos:{"章开沅":{"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华中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和池田大作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 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曾任教中原大学,后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至今,系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4~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并先后受聘担任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及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多家学术机构的研究教授或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辛亥革命史、中国资产阶级、中国商会史、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领域研究。其代表性著作有:《辛亥革命前夜的一场大论战》、《实斋笔记》、《张謇传》、《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鸿爪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传播与植根: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论集》、《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关系试析》、《章开沅演讲访谈录》、《章开沅学术论著选》、《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辛亥前后史事论丛》、《辛亥前后史事论丛续编》、《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辛亥学脉世代绵延:章开沅自选集》等,主编《辛亥革命辞典》、《辛亥革命运动史稿》、《辛亥革命史》、《社会转型与教会大学》、《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1860~1919》、《湖北通史》等,编译《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1938)》。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贝德士文献》述略,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贝德士文献》述略,_RowNo:12
CommonID:DIR_70038636,ID:9560981,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2,name:此情可待成追忆,ShortName:,SubName:——中国大学内迁的历史、传说与精神,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抗战中中国大学不仅成功内迁,而且顶住轰炸,弦歌不辍,这实在是个奇迹。讲述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后回忆与学者发掘固然重要,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事人当年的文字,看他们如何在惊魂未定之际回首往事,制造传说,总结经验,畅想未来——那既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精神。本文借1941年《教育杂志》的“抗战以来的高等教育专号”、《战时全国各大学鸟瞰》一书以及《解放日报》所刊《抗战后专科以上学校集中区域》,勾勒各大学的迁移路线、地理分布以及办学特色。另外,选择二十篇或年轻学生或大学校长的文章,纵横交错,呈现战时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文章最后讨论如何跨越虚构写实的鸿沟,让日渐遥远的“老大学的故事”重新焕发光彩。

,AbstractEN:,KeyWords:60493,190084,407139,407140,407141,EKeyWords:61391,673915,673916,673917,67391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80,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0,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14,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82,DownCount:2,AuthorInfos:{"陈平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中文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教育部\u201C长江学者\u201D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u201C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u201D(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95,1998,2003,2009,2013),北京市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10,2012)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千古文人侠客梦》、《小说史:理论与实践》、《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老北大的故事》、《当年游侠人》、《当代中国人文观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学者的人间情怀》、《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大学有精神》、《历史、传说与精神\u2014\u2014中国大学百年》、《现代中国的文学、教育与都市想像》、《作为学科的文学史》、《读书的\u201C风景\u201D\u2014\u2014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大学小言\u2014\u2014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图像晚清\u2014\u2014〈点石斋画报〉之外》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2014年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此情可待成追忆——中国大学内迁的历史、传说与精神,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此情可待成追忆——中国大学内迁的历史、传说与精神,_RowNo:13
CommonID:DIR_70038642,ID:14781289,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3,name:中国的孔庙与儒家文化70028348,ShortName:,SubName:——以“庙学合一”为重点的历史考察,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本文以历史上各级官学系统的孔庙为重点,从其“庙学合一”的形态入手,分析与中国儒家文化相关的四个问题:(一)“庙学合一”与中国教育的儒家化;(二)从孔庙看民族融合和“大一统”趋向;(三)由孔庙折射的“祭政合一”及其特点;(四)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中的孔庙。文章透过具有物质形态的孔庙,从其兴废盛衰剖析与其关联的思想、信俗与制度,在长时段中把握历史的走向和中国文化的特质。希冀以通贯古今的视野,审视儒家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包括20世纪“庙学合一”解体后的遭际。可以说,在经过了文化的“断裂”之后,历史“连续性”的一面正在当下呈现。

,AbstractEN:,KeyWords:407142,407143,38793,407144,96376,EKeyWords:673919,673920,307971,673921,9637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83,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1,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5,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85,DownCount:2,AuthorInfos:{"杨志刚":{"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杨志刚,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现任文史研究院院长、文科科研处处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指导\u201C文化遗产理论与管理\u201D和\u201C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u201D两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礼制和礼学,文化遗产和博物馆文化。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87年留校任教至今。2000~2008年担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兼管校博物馆,创办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曾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现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精品展览评选专家库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评审专家,现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兼任多家博物馆顾问、研究员,多所高校兼职教授。曾赴美国、英国、芬兰、比利时、日本等国访学、合作研究和举办学术会议,目前重点推进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u2014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u2014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三校合作。曾独立或领衔承担教育部科研项目。出版《中国礼仪制度研究》、《废墟上的家园》、《六合一统》、《故宫:凝固的皇权》等个人著作,校勘《东塾读书记》。发表《中国礼学史发凡》、《〈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研究》、《〈朱子家礼〉:民间通用礼》、《明清时代〈朱子家礼〉的普及与传播》、《\u201C礼下庶人\u201D的历史考察》、《秦蕙田〈五礼通考)撰作特点析论》等礼学研究论文数十篇。部分成果翻译成英语、日语出版或发表。现还参与上海市智库建设,兼任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负责人。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中国的孔庙与儒家文化——以“庙学合一”为重点的历史考察,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中国的孔庙与儒家文化——以“庙学合一”为重点的历史考察,_RowNo:14
CommonID:DIR_70038647,ID:9560987,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4,name:司马迁:历史叙事的永久魅力,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历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书中记载的复杂历史事件和众多人物活动,是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不仅历代传诵,而且至今仍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这正说明司马迁历史叙事的技巧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和当代价值。其中尤为重要的有四项:一是在剧烈冲突中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二是写场面、写语言、写典型细节的艺术手法;三是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和互见法;四是紧扣史实恰当运用议论。今天进行此项研究,不仅有助于广大文史爱好者进一步认识《史记》何以具有“永久的魅力”的奥秘,而且对于历史书写如何做到增强吸引力,避免平淡乏味,尤其具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AbstractEN:,KeyWords:195345,326905,673922,115944,EKeyWords:195349,326909,673923,369326,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86,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2,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5,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88,DownCount:6,AuthorInfos:{"陈其泰":{"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历史学科组成员。广东丰顺人,1939年出生,1963年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清代及近代学术史。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唯物史观与20世纪中国史学》(2001)、《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和当代价值》(2009)。获奖成果:《中国史学史》(合著)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主编)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合著)获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其他主要著作有:《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清代公羊学》、《梁启超评传》、《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主编)、《再建丰碑:班固和〈汉书〉》、《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学术史与当代史学的思考》。发表论文、文章200余篇,主要有:《论近代史家对传统史学的扬弃》、《孔子与中国史学传统》、《〈国语〉的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u201C过秦\u201D与\u201C宣汉\u201D:两汉时代精神之体现》、《司马迁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卓识》、《司马迁的多维历史视野》、《〈汉书〉历史地位再评价》、《朴学家的理性探求\u2014\u2014论王鸣盛史学》、《〈文史通义〉:传统史学后期的理论探索》、《论章学诚对历史哲学的探索》、《魏源与鸦片战争史》、《梁启超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等。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司马迁:历史叙事的永久魅力,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司马迁:历史叙事的永久魅力,_RowNo:15
CommonID:DIR_70038652,ID:9560990,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5,name:中国传统工业的近代命运,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我国传统社会手工业经济具有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既有与世界其他地区手工业的差别,同时也有与近代企业之不同。通过对我国传统社会手工业经济发展变化历程的梳理,不难看出,其受当时制度设计、居民观念、文化传统的影响直接且深远。中国传统社会不论是从市场、原材料、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等方面,均有走上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可能,然而却没有走上这条道路,需求和供给的双重缺失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前近代专制主义国体及其制度设计来说,传统工业不能够进入近代工业则是历史之必然;同样,若从长期处于世界先进的手工业发展历程来说,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近代工业,则具有历史的非正常性。这是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手工业进行考察后得出的基本结论。

,AbstractEN:,KeyWords:407146,5676,31178,EKeyWords:673924,32659,385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89,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3,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6,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91,DownCount:6,AuthorInfos:{"魏明孔":{"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魏明孔,甘肃皋兰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师从金宝祥教授和宁可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研究》社长、主编,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盐业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组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系列高级职称评委等。曾任青海省首届昆仑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柳诒徵史学讲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座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经济、区域经济。先后出版《唐代手工业研究》、《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西北民族贸易研究\u2014\u2014以茶马互市为中心》、《历史上西北民族贸易与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等,主编《中华大典·工业典》(近4000万字)等。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澳门理工学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其中一项系重点)、国家教委社科规划项目一项、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省部级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获得国家图书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三等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中国传统工业的近代命运,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中国传统工业的近代命运,_RowNo:16
CommonID:DIR_70038658,ID:9560993,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6,name: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史学变迁,ShortName:,SubName:——近30年间大陆历史研究的几种主要趋势,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转型的中国推动史学的转型,这是30年间中国史学变迁之大背景。跨学科即社会科学化史学的勃兴,保守主义思潮所推动的国学的复兴,困顿下唯物史观派史学艰难的蜕变,以及学术自主意识觉醒中对本土化史学的追求等勾画出当代中国史学演进的几种主要趋势,它们之间的起伏涨落共同演绎出转型期中国史学的总体图景。

,AbstractEN:,KeyWords:407147,407148,407149,91708,407150,EKeyWords:673925,673926,673927,673928,673929,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9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4,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6,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94,DownCount:2,AuthorInfos:{"王学典":{"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王学典,山东滕州人,1956年生,山东大学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文史哲》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思潮研究。现已出版《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20世纪中国历史学》、《新史学与新汉学》、《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u2014\u2014阶级观点问题研究》、《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思想史上的新启蒙时代\u2014\u2014黎澍及其探索的问题》等多部专业学术著作,主编有《史学引论》、《山东文献集成》(200册)等。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哲》、《史学理论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刊发论文近百篇。近年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u201C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u201D、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u201C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地位研究\u201D、山东省政府特批重大项目\u201C山东文献集成\u201D、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专项\u201C中国史论通史研究\u201D等。其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学术兼职有: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美国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杂志编委、《史学月刊》编委、《社会科学论坛》编委、《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委等。同时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史学变迁——近30年间大陆历史研究的几种主要趋势,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史学变迁——近30年间大陆历史研究的几种主要趋势,_RowNo:17
CommonID:DIR_70038663,ID:9560996,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7,name:反思“新经济史”:回顾、分析与展望,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反思之后三十年,中国经济史学今天又到了一个反思的时代,需要对前一个时代(大略为1980~2015年)的情况进行反思。在前一个时代,经济史学科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新的经济史的出现与发展。这种新的经济史与美国的新经济史(即计量经济史)不同,指的是中国经济史学在1980年以后出现的新学术,其中也包括从美国引入的计量经济史。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和美国的两种“新经济史”都是经济史学科学化的产物。二者各有优点及缺陷,但也有着共同的基本原则:用科学的方法重构历史。对于二者,我们既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也要充分认识其不可替代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对于各种旧的和新的研究方法,只要有用,我们都应当敞开胸怀,积极接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经济史学现在正在遭遇的危机,把经济史学的科学化不断向前推进。

,AbstractEN:,KeyWords:8758,407151,3754,4935,3755,EKeyWords:39836,673930,3757,20267,48101,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95,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5,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8,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0997,DownCount:2,AuthorInfos:{"李伯重":{"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李伯重,194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厦门大学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1)和博士学位(1985),尔后在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完成博士后研究(1991)。先后任职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1985~199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93~1998)、清华大学(1998~2010)、香港科技大学(2010~2015),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及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2003)、密歇根大学(2004、2005、2006)、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1988)、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2007)、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s,2009)、庆应义塾大学(2000)、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L'Ecole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1989)客座教授,以及美国国会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The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1992)、美国全国人文学中心(The 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1993)、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7)、剑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6)、东京大学(1990)客座研究员。当选日本东洋文库荣誉研究员(2006)、国际经济史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执行委员会委员(2006~2012)。自1974年以来,在海内外出版著作9部及论文多篇。其中专著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1620-1850、《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u2014\u20141820年代华亭\u2014娄县地区GDP研究》,曾获不同种类的高级别奖项。2012年荣获香港研究资助局(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为表彰人文与社会科学杰出研究者而设立的首届\u201C杰出学术奖\u201D。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反思“新经济史”:回顾、分析与展望,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反思“新经济史”:回顾、分析与展望,_RowNo:18
CommonID:DIR_70038671,ID:9560999,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8,name:生气流行,ShortName:,SubName:——朱子德论中的气论影响,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对于以仁为首的四德而言,朱子的讨论包含了三种分析的论述,即“从理看”、“从气看”与“从物看”。但总起来看,应当承认,朱子的思想中不断发展出一种论述的倾向,就是不再把元亨利贞仅仅理解为理,而注重将其看作兼赅体用的流行之统体的不同阶段,如将其看作元气流行的不同阶段。由于天人对应,于是对仁义礼智的理解也依照元亨利贞的模式发生变化,即仁义礼智不仅仅是性理,也被看作生气流行的不同发作形态。这导致朱子的四德论在其后期更多地趋向“从气看”、“从物看”、从“流行之统体”看,使得朱子的哲学世界观不仅有理气分析的一面,也有流行统体的一面,而后者更可显现出气论对朱子思想的影响。

,AbstractEN:,KeyWords:102293,407152,45611,407153,EKeyWords:673931,660468,52342,96366,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0998,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6,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9.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16,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00,DownCount:3,AuthorInfos:{"陈来":{"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副执行长(2002~2008)、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冯友兰研究会会长、朱熹研究会会长。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主要著作有《朱熹哲学研究》、《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有无之境\u2014\u2014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宋明理学》、《哲学与传统:现代儒家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古代宗教与伦理\u2014\u2014儒家思想的根源》、《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陈来自选集》、《中国宋元明哲学史》、《朱子哲学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u2014\u2014新理学与新心学》、《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u2014\u2014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诠释与重建\u2014\u2014王船山的哲学精神》、《早期道学话语的形成与演变》(合著)、《燕园问学记》、《东亚儒学九论》、《宋明儒学论》、《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Tradition and Modernity等,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著作《有无之境》获第二届\u201C中国图书奖\u201D二等奖,《宋明理学》获第三届\u201C中国图书奖\u201D一等奖(国学丛书第一批集体),《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获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生气流行——朱子德论中的气论影响,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生气流行——朱子德论中的气论影响,_RowNo:19
CommonID:DIR_70038678,ID:9561002,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699,name:先秦诸子研究与现代文化建设,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文化工程是人心工程。启动诸子智慧,是为此铸造根基。因而要用还原方法,走近诸子,还原历史文化现场,破解千古之谜,以重绘中国文化地图。历史文献、考古材料、民间资源、人文地理、姓氏制度中蕴含着若隐若显的诸子生命信息和诸子思想发生学的脉络,需要眼光如炬、心细如发,排除种种遮蔽,直指诸子学的本原。本文以老、孔、墨、庄、韩及孙武为例,印证这种学术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EN:,KeyWords:407154,407155,407156,407157,188491,EKeyWords:673932,673933,673934,673935,188495,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01,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7,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9.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6,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03,DownCount:2,AuthorInfos:{"杨义":{"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杨义,澳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20世纪中国文学图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叙事学》、《中国古典文学图志》、《楚辞诗学》、《李杜诗学》,以及《杨义文存》(十册)、先秦诸子还原四书(《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等学术著作四十余种,发表论文五百余篇。主编《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六卷)、《中国文史经典讲堂》(香港,从《老子》到《聊斋志异》十四卷)等书籍19种(69册)。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曾任牛津大学客座研究员、剑桥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学术院客座教授。提倡\u201C大文学观\u201D、\u201C重绘中国文学地图\u201D,考究多民族文学\u201C边缘的活力\u201D和中国文化生命力的\u201C太极推移\u201D,开拓文学图志学、文学地理学、文学民族学、中国叙事学、诸子还原学等学科分支和思想文化领域。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先秦诸子研究与现代文化建设,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先秦诸子研究与现代文化建设,_RowNo:20
CommonID:DIR_70038683,ID:9561005,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0,name:经典:世界性的文化遗产,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经典之所以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决定于其普适性的价值。但是对于经典的普适性价值,“非典”者是不承认的。然而反对者只强调文化的差异性而否定文化的共通性,是不符合文化发展实际的。经典的普适性价值恰恰是建立在人类文化共通性基础之上的。经典对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给出解决途径,关注人的生存状况,揭示人性的复杂,它反映了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和普遍的情感,因此经典具有普适性价值。

,AbstractEN:,KeyWords:6218,65498,108846,34077,EKeyWords:23303,39132,112793,25807,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04,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8,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9.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5,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06,DownCount:2,AuthorInfos:{"詹福瑞":{"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詹福瑞,国家图书馆研究人员,北京市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文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历任河北大学中文系主任、河北大学副校长、河北大学党委书记。2003年任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主持工作),2005年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党委书记,2009年任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2014年卸任。学术专长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发表《李白的古风其四十六试解》、《文、文章与\u201C丽\u201D》、《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21世纪文化》等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古文学理论范畴》、《南朝诗歌思潮》、《汉魏六朝文学论集》、《不求甚解:读民国古代文学研究十八篇》、《文质彬彬》等专著及学术随笔,诗集《岁月深处》,校勘整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合著)、《唐诗合解》(合著)等古籍多部。其中,《走向世俗\u2014\u2014南朝诗歌思潮》获河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河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河北省第四届精神产品精品特别奖、河北省优秀图书荣誉奖。合著《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获第七届国家图书奖、教育部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经典:世界性的文化遗产,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经典:世界性的文化遗产,_RowNo:21
CommonID:DIR_70038689,ID:9561008,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1,name:“汉学”语词的若干界面,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作者围绕歧义迭出的“汉学”一词,进行了从内部到外部的界定。第一节为“狭义的和广义的汉学”,它从七个要点来把握该语词的侧面,提出如果从中国古典、近代日本、战后台湾、现代汉语的角度看,“汉学”的词义都有微妙的区别。第二节为“狭义汉学与中国研究”,它接着从六个侧面来观察,在“广义汉学”的内部,老派“狭义汉学”与新派“中国研究”的关系。第三节为“我曾设想过的‘中国学’”,它鉴于最近围绕“中国学”的争论,回顾了作者多年前设想过的,高蹈于“国学”与“汉学”之上的、作为“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合题的“中国学”。

,AbstractEN:,KeyWords:126211,207002,154424,EKeyWords:166970,673936,372370,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07,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19,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9.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5,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09,DownCount:5,AuthorInfos:{"刘东":{"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刘东,1955年生。早岁师从李泽厚教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自2009年起转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并主持日常工作,同时兼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比较文学、国际汉学和政治哲学,晚近又旁及教育学与艺术社会学。曾在美国爱默思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二十余所大学客座或讲学,亦曾在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丹麦等国和台港澳地区讲学或访问。曾经担任\u201C走向未来\u201D丛书和\u201C文化:中国与世界\u201D丛书编委。长期担任《中国学术》杂志主编、\u201C海外中国研究丛书\u201D与\u201C人文与社会译丛\u201D主编。此外还担任\u201C西方日本研究丛书\u201D与\u201C艺术社会学译丛\u201D主编。著有《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审美文化的兴盛与失落》、《刘东自选集》、《浮世绘》、《理论与心智》、《道术与天下》、《用书铺成的路》、《我们的学术生态:被污染与被损害的》、《思想的浮冰》、《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等;编有《中华文明》读本,以及《以赛亚·伯林与当代中国:自由与多元之间》、《德性与价值》、《实践与记忆》、《艺术与重塑》、《融合与突破》等文集;并译有《马克斯·韦伯》、《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卢梭·康德·歌德》、《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等。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汉学”语词的若干界面,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汉学”语词的若干界面,_RowNo:22
CommonID:DIR_70038693,ID:9561011,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2,name:对外开放的“巨大红利”:中国加入WTO十年历程评价与未来展望,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充分利用“入世”机遇,取得了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国际竞争能力迅速提高、大国形象有所优化的积极效果。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和投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中国需要“第二次加入WTO”,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世界服务”,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既要实现中国十几亿消费者的福利最大化,又要与世界共同分享“中国市场”、“中国服务”和“中国机会”。

,AbstractEN:,KeyWords:5564,2705,6641,4985,EKeyWords:673937,2706,201004,4141,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10,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20,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09.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22,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12,DownCount:7,AuthorInfos:{"胡鞍钢":{"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u201C十二五\u201D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2000年调入清华大学。曾于1991~199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受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曾多次参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咨询工作。著述60余部。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China in 2020:A New Type of Superpower、《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创新绿色发展》等。另外,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发表的论文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被引用2600余次(1998~2011年)。于1998年创办高级研究内参《国情报告》,担任主编,截至2012年4月,已编发《国情报告》1177期。曾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复旦光华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对外开放的“巨大红利”:中国加入WTO十年历程评价与未来展望,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对外开放的“巨大红利”:中国加入WTO十年历程评价与未来展望,_RowNo:23
CommonID:DIR_70038699,ID:9561014,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3,name:演化与回归:合作经济制度刍议70028881,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资本主义体制诞生以来,古老的市场现象逐步演化为市场经济制度。在经典理论的庇护下,市场制度被作为普遍规律受到推崇,竞争法则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宰。然而,进入20世纪后,不断出现的市场失灵和随之而来的政府失灵,使得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市场现象中的另一个层面:合作制度与合作法则。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探讨了合作经济制度的起源、演化和效用,力图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竞争的均衡”走向“合作的均衡”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AbstractEN:,KeyWords:407158,407159,407160,407161,EKeyWords:673938,673939,529955,23283,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13,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21,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1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16,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15,DownCount:3,AuthorInfos:{"章政":{"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章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获得者。1993年3月获东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工作于江苏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1987)、东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1993~1996)、日本农林中央银行综合研究所(1996~2000)。长期从事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农村经济与信用经济、东亚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研究和教学。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主要在研课题有: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u201C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居民信用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研究\u201D(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u201CWTO框架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信用体系研究\u201D(课题负责人)、国家发改委\u201C国家信用立法起草专项研究\u201D(课题组专家)、北京市发改委项目\u201C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与社会信用管理研究\u201D(课题负责人)等。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评标专家、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农业支持政策课题组组长、国家信用标准委员会专家委员、教育部海外教育资源评估专家、早稻田大学海外课程特约教授等。代表著作有《我国社会服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政策前沿问题研究》、《日本农业概论》、《现代日本农协》、《中国信用发展报告》(蓝皮书)(2012~2013)、《诚信史话》等十余部。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演化与回归:合作经济制度刍议,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演化与回归:合作经济制度刍议,_RowNo:24
CommonID:DIR_70038724,ID:9561017,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4,name:论中国房地产的奇迹、泡沫与调控困境,ShortName:,SubName:——“广义虚拟经济”的过度、失衡与治理,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当前中国经济升级的一大障碍是房地产的“相对过剩”和“结构失衡”,尽管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宏观调控,但总体上的效果却一直不如预期。本文讨论了创造中国房地产“奇迹”的“广义虚拟路径”和“制度设计亮点”,分析了三大“反向优惠”及其“经济学悖论”所留给现今和未来的隐患。本文还从利益集团多空博弈角度,讨论了宏观调控已经胶着在“契约曲线”之上,“潜在的帕累托改善”已经不复存在。“重新达成均衡”不能继续单靠“行政干预”,而是有必要引进“法治升级”等“外部冲击”,并经由“法治”尽早落实“纵向公平”以逐步“出清”市场,为国民经济“松绑”。

,AbstractEN:,KeyWords:179239,6725,407162,25739,60151,EKeyWords:426075,66677,673940,26289,62473,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16,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22,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1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22,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18,DownCount:15,AuthorInfos:{"萧琛":{"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萧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前世界银行顾问。1978~1985年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本科生、研究生;1986~1991年获世界银行全奖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后应聘任世界银行顾问;1992~2004年担任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秘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EDP/EMBA中心主任,北京泛亚太研究交流中心主任,UNESCO转轨经济教育咨询专家。主要著作有:《\u201C新经济\u201D求索与应对》、《信息网络经济的管理与调控》、《全球网络经济》、《美国微观经济运行机制》、《论中国经济改革:道路转轨接轨》、《效率公平与深化改革开放》、《富强战略》、《财税政策模型与数据库》、《WTO与中国》、《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等。译著包括:第16、17、18和19版的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和《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等。主要论文有:《论美国\u201C法治设计\u201D对其经济效率的支持》、《论WTO对中国市场机制的成熟效应与升级效应》、《网络金融冲击模型与东亚金融风暴》、《论美国全球负债增长模式的震荡、扩散与前景》、《论现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成熟、扬弃与回归》、《虚拟经济品的基本特征与市场影响》、《虚拟资本品动态估值:一个整体化模型》、《论中国经济转轨的逻辑程序》、《论中国经济升级的理论内涵与现实取向》等。多年来曾获UNESCO转轨教育咨询专家奖,全国高校文科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所译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被评为\u201C新中国60周年最具影响力图书\u201D。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论中国房地产的奇迹、泡沫与调控困境——“广义虚拟经济”的过度、失衡与治理,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论中国房地产的奇迹、泡沫与调控困境——“广义虚拟经济”的过度、失衡与治理,_RowNo:25
CommonID:DIR_70038732,ID:9561020,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5,name:新形势下的广东民营企业成长,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同时,市场环境也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增加。而民营企业在广东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数量增长为主,企业规模成长不足的模式。面临着新形势,这种模式显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表现为民营企业的成长性缓慢与重化工业对大企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制约民营企业成长的症结在于金融与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成长缺乏足够支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速资本市场发育是下一步加速广东企业成长的关键。

,AbstractEN:,KeyWords:217367,35123,4762,2695,29378,EKeyWords:673941,37883,4987,2696,29615,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19,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23,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1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36,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21,DownCount:22,AuthorInfos:{"王珺":{"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王珺,博士,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决策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广东经济学会会长,南方经济杂志社主编,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于1988年10月至1989年11月在英国兰彻斯特大学经济学系做访问学者,1994年2月至1995年4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从事中国转轨经济研究,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作为富布赖特学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从事学术交流与研究。至今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5部,并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二十多个项目。其中,学术专著《外向经济论》获1995年广东省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国有企业经理行为与治理途径》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第六届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术专著《经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行为与激励制度研究》获2005年广东省政府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1999年获第二届广东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2001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励;2002年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励。主要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企业理论。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新形势下的广东民营企业成长,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新形势下的广东民营企业成长,_RowNo:26
CommonID:DIR_70038740,ID:9561023,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6,name:市场—社会转型中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度性发展,ShortName:,SubName:——社会政策时代的初级阶段特征,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市场—社会转型也是社会政策孕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国的社会政策具有与经济政策密切联系的特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社会矛盾集聚双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政府集中出台了大量社会政策,涵盖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的主要领域,中国开始走向社会政策时代。从价值理念、政策安排、政策实施体系建设和政策效果的角度看,中国的“社会政策时代”具有初级阶段的特征。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政府在社会政策方面的主要工作是促使其科学化、制度化。中国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需要新的发展,走向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积极的社会政策。

,AbstractEN:,KeyWords:407165,407166,323085,407167,EKeyWords:673942,673943,673944,673945,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2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24,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1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66,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24,DownCount:13,AuthorInfos:{"王思斌":{"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王思斌,北京大学教授。1978年2月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专业学习,1982年2月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1994~2000),现任北京大学\u2014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1999~),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1~),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09~),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社会学学科规划组副组长(召集人)(2000~2014),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2006~),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联合会)副会长(2007~),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2015~)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社会学组成员(2008~2014),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7~2012),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1996~2011)。主要学术领域: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学。代表性著作有:《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走向社会的基础结构》、《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等。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市场—社会转型中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度性发展——社会政策时代的初级阶段特征,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市场—社会转型中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度性发展——社会政策时代的初级阶段特征,_RowNo:27
CommonID:DIR_70038761,ID:9561026,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7,name:转型社会的社会监管机制转型,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社会转型是社会监管机制转变、转换、转型的背景、环境,社会转型决定社会监管机制的转变、转换、转型。要了解、把握社会监管机制的转变、转换和转型,必须研究和探讨社会转型和由社会转型导致的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在处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转型的中国,社会监管转型主要表现在下述八个方面:其一,监管主体的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转换;其二,监管客体的偏经济性向偏社会性转变、转换;其三,监管方式的单向性向互动性转变、转换;其四,监管程序的封闭性、保密性向公开性、透明性转变、转换;其五,监管手段的偏强制性向偏柔性、偏激励性转变、转换;其六,监管标准的自由裁量性向裁量基准限制性转变、转换;其七,监管者责任的只对上负责性向主要对公众、对社会负责性转变、转换;其八,监管目的的重秩序性向重权利性转变、转换。

,AbstractEN:,KeyWords:30173,21619,407168,77367,EKeyWords:525328,29564,129605,2426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25,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25,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1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9,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27,DownCount:6,AuthorInfos:{"姜明安":{"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姜明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u2014\u2014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兼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员;曾任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赴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外高校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出版著作60多种,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执法研究》、《行政程序研究》、《法治的求索与呐喊》(三卷本)、《法治思维与新行政法》等。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为有突出贡献专家颁发的政府津贴;多部著作、论文获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以其为首的教学团队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作为行政法专家,自1984年起即参加中国行政法重要法律、法规试拟稿的草拟。曾参与的主要立法有《行政诉讼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条例》、《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

"},"刘泽生":{"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转型社会的社会监管机制转型,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转型社会的社会监管机制转型,_RowNo:28
CommonID:DIR_70038774,ID:9561029,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8,name:一本期刊与其崇尚的“海纳百川”,ShortName:,SubName:——《澳门理工学报》现象分析,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

《澳门理工学报》自2011年开始的全新改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称为“《澳门理工学报》现象”。“《澳门理工学报》现象”的内涵,体现在栏目特色、专题策划、学术质量、期刊风格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并因而得到期刊界、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澳门理工学报》的做法,对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具有五点启迪意义:一是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二是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质,三是人脉丰厚的期刊主编,四是兼容并蓄的专家团队,五是国际视野的发展方向。

,AbstractEN:,KeyWords:407169,321969,407170,172684,EKeyWords:673946,478021,673947,67394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9561028,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180402X20161209001_026,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1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9561030,DownCount:2,AuthorInfos:{"张耀铭":{"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null,"Photo":null,"Blurb":"

张耀铭,《新华文摘》原总编辑、编审。

"},"刘萱":{"Address":null,"Affiliation":null,"Email":null,"Role":"责任编辑","Photo":"","Blurb":""}},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一本期刊与其崇尚的“海纳百川”——《澳门理工学报》现象分析,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researchorg:,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PrizeLevel:,IsExcellence:N,ContentClass:,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一本期刊与其崇尚的“海纳百川”——《澳门理工学报》现象分析,_RowNo:29
CommonID:DIR_70038787,ID:9561032,SiteID:14,Type:backAidText,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09,name:文章索引,ShortName:null,SubName:null,EnTitle:null,EnShortTitle:null,EnSubTitle:null,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null,AbstractEN:null,KeyWords:null,EKeyWords:null,SubjectWords:null,LiteratureId:9561031,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Y,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null,XmlID:null,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1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0,DownCount:0,AuthorInfos:null,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文章索引,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文章索引,_RowNo:30
CommonID:DIR_70038788,ID:9561034,SiteID:14,Type:backAidText,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11710,name:后记,ShortName:null,SubName:null,EnTitle:null,EnShortTitle:null,EnSubTitle:null,Level:0,BookId:9560894,AbstractCH:null,AbstractEN:null,KeyWords:null,EKeyWords:null,SubjectWords:null,LiteratureId:9561033,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Y,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null,XmlID:null,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wanghan,AddTime:2018-04-23 12:46:1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4-04-09 09:17:54.0,HitCount: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0,DownCount:0,AuthorInfos:null,BookPublishDate:2018-04-01 00:00:00.0,SearchTitle:后记,ISBN:978-7-5201-1498-1,BookTitle:名家专论,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后记,_RowNo:31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