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文化模式
在线阅读 收藏

西方世界自古希腊以来的形体审美意识的文化模式是一种“神人相合”的模式,中国人形体审美意识的文化模式则是一种“神人相殊”的模式。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文化模式的巨大差异有各自的人文根源。

温润和煦的地中海气候,为希腊人提供了一个培养对自身肉体的自觉感受的绝对完美环境。除了自然原因之外,希腊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在古希腊人形体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中,更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诞生于战争需要的角斗、跳跃、拳击、赛跑、投掷等功利性活动,最终变成希腊文化一个特殊象征,导致希腊人对强健生命的文化性认识,并形成了其形体审美意识的现实基础:只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才是最美的。当然西方人并不全享有希腊时代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也并不同希腊人抱有完全一致的形体审美理想。但是,希腊文化的精神在整个西方世界是贯彻始终的。

中国人的形体审美意识源自先秦以来的汉文化传统,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汉民族不能象希腊人那样在露天赤身裸体地进行各种活动,也限制了汉文化对人自身自然身体的感性直观。中国人的崇尚和平和仁爱的精神,造就了中国文化对“以力制胜”的个人勇武的拒斥,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限制了中国人对自然肉体的感性直观和追求欲望。

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文化模式的差异还有更深的文化心理背景。希腊人的宗教观念与活动,决定了他们对神与人的普遍一致的理解,因而也决定了他们在对待自己的身体形象方面的审美意识。在他们那里,神与人除了形体大小有分别以外,几乎再找不到其它分别。这种奠定在特定宗教观念基础上的形体观念,其作为一种深刻微妙的心理体会和习惯,从文化层次上看,就是把人当神,把神当人的文化观念的美学象征。中国人没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否定个人存在的独立价值而抬举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肯定理想道德人格的优越而贬斥了个人自然生命的地位。这样对人体形象的审美观照并非对个人自然身体的爱好与欣赏,将形体美确立在一定的内在道德理想上。

西方“神人相合”的形体审美意识,核心在于人的美为神的美,将二者放在同一审美尺度上。而“神人相殊”的中国人的形体审美意识,以道德感和道德模范来统治人的普遍的自我身体的审美欲望,即以道德心灵的美为人之美的全部意义。

(原载《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2期,全文约8000字,罗筠筠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