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儿童文学面临新的超越
在线阅读 收藏

笔者不久前先后参加了三次全国性的儿童文学评奖活动。在审读各地推荐上来的大量参评作品中,一方面为近年我国儿童文学取得的卓异成绩感到由衷的欣喜,一方面也深感儿童文学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继续发展、更好地为少年儿童服务,尚须做出艰苦的努力。毫无疑问,儿童文学正面临新的超越,儿童文学必须实现新的超越。

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实施,对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巨大的,由此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社会心理震荡,自然不能不同时波及到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的孩子们。一切对祖国下一代怀有一颗深挚爱心的儿童文学工作者,都必须正视这种不可回避的现实,审时度势,切实深入到生活中去,认真了解、分析研究并准确把握历史变革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9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之实现新的超越,成为真正为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少年儿童喜爱和欢迎的文学。

近十几年来,儿童文学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作品的数量和总体质量,较之50年代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但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现象是,广受孩子们喜爱和传诵的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儿童小说还是童话、诗歌,反而没有像50年代那样多。据几次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抽样调查”,令人惊异地发现,许多在儿童文学界普遍看好、乃至在全国性评奖中获奖的作品,竟很少进入孩子们的阅读视野。他们热衷于阅读的多是一些属于“成人文学”范畴的中外文学名著和通俗小说。一位调查者认为,“被调查的中学生读者从整体上说,与儿童文学界所认定和向他们提供的少年文学之间存在着相当的隔膜;这种创作与接受之间的脱节与错位,使我们儿童文学工作者主观文学设计和追求的有效性不能不大打折扣。”(方卫平:《中学生文学阅读现状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诚然很复杂(例如图书发行渠道不畅,导致许多儿童文学读物实际上到不了孩子手中;对优秀作品评介宣传不够,等等),但是,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工作者,理应从儿童文学自身寻找原因。我认为我们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对在早熟程度、心理素质和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与50年代的孩子相比,已经有了极大不同的今天的少年儿童,缺乏一种能够激起他们浓厚阅读兴趣的强大吸引力。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有必要在儿童文学理论和创作指导思想上,顺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形势,作适当的调整,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课题。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大强化创新意识,在作品的内容、形式诸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开拓,以力求90年代的儿童文学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题材要进一步拓展、开阔。过去一再强调并奉为不可移易的准则的“儿童文学主要写儿童”的框框,应当予以突破。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令人瞩目的“信息时代”。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今天的少年儿童已经远远不满足于对他们自身生活的叙述和描画,而十分渴望从阅读作品中了解千变万化、神秘纷繁的世界,包括整个人类社会、自然生存环境、成人生活领域的许许多多新鲜有趣的事情。因此,儿童文学的题材、内容、主题,应当进行大幅度的拓展,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描写校内外生活和少年儿童本身。当然,题材、内容的扩大和开拓,决不意味着可以不顾儿童文学的特点;不论写的是什么题材和内容,都必须尊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要坚持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外部世界,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应客观事物,用经过提炼的儿童化的纯正的文学语言,来描写历史或者现实生活,用儿童乐于接受、能够理解的艺术手段提炼主题,结构作品。

儿童文学要更加多样化。在这方面,作家和肩负理论指导职责的理论家、评论家,要努力激活、开拓一些新的思路。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是不同年龄层次的婴幼儿童和少年、中学生。在充分考虑不同读者对象的前提下,无论是小说、故事、童话,还是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寓言、儿童剧、科学文艺,都应当突破“传统”拘囿,努力开发新的品种,以满足少年儿童“喜新厌旧”的异常多样的精神需求。只要内容健康,于孩子有益小读者乐于接受,写什么、怎么写、写成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可以。近年来有的作者尝试创作了“魔方童话”、“少年自我历险小说”,事实证明是受孩子们欢迎的。作者们的这种在创作实践中敢为天下先、勇开先河的独创精神,是值得鼓励和倡导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这是一家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出书原则。这个“原则”体现了出版家积极创新和锐意进取的可贵精神,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们也很有借鉴意义。

进一步提高艺术质量。虽然近十几年来儿童文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的来说,作品的数量和艺术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需要。作品数量和艺术质量,后者的进一步提高,在当前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一篇或一部作品,内容再好,如果艺术性差,即使发表或出版了,也别指望能够获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作品的艺术质量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总体构思、语言(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等。笔者在参加几次全国评奖审读参评作品中,遗憾地感到即使一些最终经遴选进入获奖行列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明显存在这样那样艺术上的缺陷。对此我在最近写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有所论及,特别指出某些中长篇儿童小说的不足,诸如结构较为松散,艺术表现手法欠新,不必要的环境描写铺陈太多,人物形象刻画和塑造上缺乏独特的切入面,语言拖沓而不精炼,较少精彩的细节描写等。总观近年陆续问世的其他样式的儿童文学作品,艺术性欠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儿童文学创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和强化精品意识,努力探索和创新,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使作品具有足以深深吸引孩子的强大艺术魅力。

此外,还有待于做好其他各项工作,诸如要进一步加强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大力扶植和培养青年作者、壮大创作队伍,改进儿童文学读物的出版和发行体制,等等。总之,任重而道远,只要国家关注、社会重视,全体儿童文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儿童文学在新的形势下完全有希望有可能实现新的超越,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