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缅怀蔡仪同志对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和治学精神,研究他的美学、文艺学思想及其重大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于6月9日举行蔡仪学术讨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党委委员吴介民代表院领导讲话,指出蔡仪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的逝世,是我国美学和文艺事业的重大损失。他以一系列生动的事实说明蔡仪同志的高风亮节,指出,我们要学习他一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定性,学习他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他关心群众、关心他人、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他的优良学风和高尚品德,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做出新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外国文学所名誉所长冯至深情地追述了自己听到蔡仪逝世的不幸消息时的沉痛心情,回忆了自己同蔡仪相识66年来的一些往事和友谊。他称赞蔡仪在青年时代发表的小说《夜渔》、以及《绿翘之死》、《旅人芭蕉》、《混合物的写生》等,若列入30年代著名小说选中也毫不逊色,他高度评价了蔡仪主编大学文科教材《文学概论》,对蔡仪老当益壮改写《新美学》巨著的奋勉尤表敬佩。
文学所副所长王善忠作了题为《蔡仪美学思想论》的发言。他全面深入地论述了蔡仪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理论依据及其主要贡献。(全文见《文学评论》1992年第4期)
蔡仪夫人、文学所研究员乔象钟首先感谢大家对蔡仪的情谊,她以《一个未圆的梦——关于〈新美学〉改写本第3卷》为题,介绍蔡老有关此书的构想以及未能成书的种种原因。
会上,大家对蔡仪一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定性表示由衷的敬佩。《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程代熙说,蔡老是我国美学界的一代宗师,半个世纪以来,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大肆泛滥的那几年,蔡老已是80高龄的老人,他甘愿暂时放下改写《新美学》的工作,对自由化思潮及其代表人物进行反击,履行了一个有影响的老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这就是蔡仪老,这就是蔡仪精神!文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钱中文说,蔡老的道德文章的确是个典型,他的著作一以贯之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不象有些人摇摇摆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宁说,蔡老往往处在革命低潮、马克思主义遭到围攻时,他越是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这是非常可贵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余飘认为,蔡仪同志是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作出卓越贡献的理论家和坚定的战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北京大学副教授李思孝指出,蔡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一颗真诚的心,所以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的人品文品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与会者还高度评价了蔡仪的美学、文艺理论成就。北京大学教授吕德申说,蔡仪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曾在一个时间里遭到一些人的曲解和误解,但这些年来终于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正确认识和接受。他在理论工作上表现了高度的党性精神,执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批判唯心主义,这是蔡仪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他的理论工作中还突出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创新精神。应该历史地承认他的《新美学》确实提供了一个美学史上的新体系,改写本更趋成熟。这包括研究美的客观存在的“美论”;研究对美的认识的“美感论”;研究美的创造的“艺术论”。至于具有独到见解的新论点,那就更多了,例如,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美”的概念,把现实美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在我国理论界最早肯定马克思的“美的规律”论的重大意义,并将它与美的本质的探讨联系起来,从而把美的本质问题的解决大大推进了一步;提出“美的观念”理论,等等。钱中文指出,蔡老对形象思维问题也谈得非常深刻,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早在80年代初就论证了形象思维的逻辑规律,后来又分析了形象思维的六种表观形态,这些都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形象思维理论;他还创立了唯物主义的“美的观念”理论;恩格斯提出艺术典型理论,蔡老加以发展,提出了“美是典型”的理论。这都说明蔡老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方面所作的贡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朱丰顺说,蔡老在我国首用唯物主义建立了新的美学体系,曾起重大的启蒙作用,作为一代宗师,他的历史功绩,在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史上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外国文学所研究员袁可嘉说,蔡老的道德文章是我们的表率,他的《新美学》改写本虽未最后完成,但从已出版的两卷来看,堪称是世界第一流的,他建议应当将蔡老的美学思想更多介绍到国外去,还建议召开蔡仪美学思想国际讨论会。
关于培养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队伍方面,文学所前任党委书记王平凡指出,蔡仪从50年代以来一贯按照又红又专的标准培养年轻科研人员,要求研究人员做到“三个系统”:一、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系统地掌握业务知识,包括掌握外文,以便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三、系统地进行研究。他还通过让年轻人参加《文学概论》、《美学原理》等书的编写工作,通过合办人大研究班、招收研究生,为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队伍作出了辛勤的努力。他认为蔡仪的一生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追求个人名利地位,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平易近人,对年轻人关怀备至、谆谆善诱、堪称一代师表,值得我们怀念、学习。中国艺术研究院涂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吴元迈、文学所钱中文、许明、北京师范大学刘宁、中国人民大学周忠厚、北京大学李思孝等,都充满感激之情谈了自己受到蔡老关怀、教诲、引导、培养的情景。吴元迈还详谈了蔡老怎样正确指点外文所开展文艺理论研究工作,怎样接待并指导外文所研究生的情况。
与会者还赞扬了蔡仪所创立的学派,主张发展这一学派。程代熙说,在我国当代美学界,真正称得上学派的只有两派,一派是以蔡老为首的,另一派是以朱光潜为首的。我们要学习蔡老的风范,继承老一代美学家的未竟事业。钱中文说,学派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派的出现是这门学科成熟的标志;美学界出现了几个学派,我最倾向于蔡老的一派,有的学派的哲学基础是不稳固的、唯心主义的,能够一以贯之地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底的,就是蔡老的派。我呼吁过,从所领导到院领导都应该重视。今后,蔡仪学派既要坚持,还要发展。朱丰顺说,蔡老学派的队伍是很大的,凝聚力很强,有些并不是蔡老的学生,只是由于蔡老的学说和人品,对他产生发自肺腑的崇敬。刘宁说,蔡老作为一个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学术上的引路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应当包括蔡仪同志这一学派。为了发展这一学派,周忠厚主张把蔡仪老师的美学、文艺学遗产整理出来,出版《蔡仪文集》。
来自机电部的75岁老人姚学三深情地追述了蔡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革命积极工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他还替蔡老留学日本时的同学、抗战时的同事曾德培念了书面发言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文学所常务副所长张炯、副所长曹天成主持。
(原载《文学评论》199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