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西比较美学大纲》
在线阅读 收藏

改革开放,中国文化步入世界格局,中西文化比较是其重要的主题。在这种背景下,周来祥、陈炎合著的《中西比较美学大纲》近期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这一研究领域也正走向深化。《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鲜明的时代意识。20世纪以来的比较文化研究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比较来致力于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与融合,以获得人类文化精神富有意义的生长。该书在“绪论”中明确指出:“在中国与西方文化剧烈碰撞、彼此渗透的今天,进行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学术思想,加速理论界的改革和开放,而且有助于我们反观自身,从而建立起既符合民族传统,又具有现代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第4页)。立足于这一高度,作者力言中西美学的比较说到底是发展理论的需要,是文化“挑战”的需要。《大纲》在具体中西美学的内容比较中,既注意中西美学思想渊源的比较与发微,更注意双方美学思想在流变中所形成的当代美学特色的分析考察。这种把比较的笔触由古代一直延伸到当代的努力,是需要诸多的理论勇气的。《大纲》总计四章:审美形态论、审美本质论、审美理想论、艺术特征论,这四章全部从各个角度论及到了中国现代美学,并从比较中深刻反思了中国美学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强调通过比较研究“为中华民族重新找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凝聚点”(第120页)。

第二、浓厚的文化视野。一种富有意义和价值的美学比较研究,往往是建立在深刻洞悉所比较对象悠远的文化传统之上的。尤其是中国和西方文化,是最为古老、最具特色而至今最有影响和活力的两大思想体系,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两大文化形态的特色,对于美学比较的创获十分关键。《大纲》在进行中西美学比较中,始终把对美学诸问题的探讨同中西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使这种美学比较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历史意识……在西方,个体间为了沟通,“上帝”成了绝对的中介环节,而中国文化氛围下的个体与群体、人与社会始终是混沌未分的。

不同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美学倾向。西方古代美学的宗教特色和中国古代美学的伦理特色正是这种文化环境所促成的结果。而文化的进一步变迁又深刻地影响了美学,《大纲》在对近代美学的考察中指出,无论是西方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明中叶的市民文化,都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为主要的文化追求的,这样必然鲜明地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特色。与之对应,近代西方美学的反宗教倾向与近代中国美学的反伦理倾向,便构成近代美学发展的主导倾向。正是从这种文化视野出发,作者还就中西方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分析和考察。

第三、完整的结构体系。体系的完善有赖于逻辑的力量,在这方面,《大纲》的结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作者首先从中西不同美学形态的总体考察入手、以使人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学的发展有一宏观的把握,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缺乏形态学的反思,使美学研究常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真正选择了自觉的形态、才是美学科学成熟的标志”(第8页)。在从历史的角度对审美形态作了考察之后,《大纲》则进一步从逻辑分析入手,展开了“审美本质论”的比较研究,这是对审美形态的一种定性分析。如果说第二章的“审美本质论”是对美的抽象把握的话,那么第三章的“审美理想论”是对美的具体追求,由前者及于后者,是由抽象走向具体的第一个环节。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态,因而从逻辑的内在要求说,“人们对于美的本质、审美理想的理论探讨最终必将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艺术特征的把握之中,并以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呈现给欣赏者,从而完成其从抽象到具体的全部过程”(第170页)。这便有了最后一章的“艺术特征论”。统观全书,贯穿的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辩证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贯穿于全书的结构中,而且渗透在每一章、节、目的运思之中,总的看来,《大纲》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原则。

第四、积极的价值取向。文化比较贵在树立一种健全的文化意识,从人类文化的全局出发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囿于一孔之见,或居于狭隘的民族视野,则必然使文化比较流于浮躁和偏颇。《大纲》立足于开放的文心视野,着眼于20世纪的人类审美精神,以一种较客观的态度分析评价了中西美学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在对民族审美文化的评价上,既注重以历史的目光发现其优秀的传统,又注意从现代意识角度冷峻反思其弊端与不足,其尺度把握是比较适当的。回观美学发展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面向未来,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审美追求使民族审美文化大放异彩呢!《大纲》在中西美学的比较与追思中,一直把未来美学的建构作为核心的比较价值取向,这是十分可取的。

该书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些重要问题和理论观点尚未进一步展开分析,如关于“宗法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起源、现代和谐美感形态的内涵等;而有些问题则涉及得不多,如审美认识、审美趣味比较等。

(邹广文《〈中西比较美学大纲〉评介》,原载《文艺研究》1992年第6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