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际贸易为主线,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切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内容广泛,观点清晰,主要涉及国际分工理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新变化、新发展)、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理论、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理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自由化趋势、全球贸易协调机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该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色。
裴长洪: 1954年5月出生,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金融与服务经济领域的研究工作,其博士论文《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于2000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3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国际贸易》等重要报纸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同时在国内外英文期刊发表英文论文十几篇,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原外经贸部、商务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荣誉奖项。199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6年,获得三项国际交流荣誉称号:2000年10月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名誉博士称号,2001年4月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荣誉称号,2001年7月被美国肯塔基州州长帕顿(Paule Patton)授予该州荣誉称号——“肯塔基上校”。2003年2月至2004年9月还曾挂职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法制、外事以及政府金融工作。2005年5月31日为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讲解专题“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多次参加国家重大问题的调研,包括参加起草和讨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参加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领导主持的专家座谈会,参与讨论有关领域的政策问题;还曾为解放军总后勤部、海关总署、保监会、湖南省委、江苏省委、吉林省委、浙江省委、青海省委、广州市委、杭州市委、上海市委等地方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讲解有关经济问题的专题。
彭磊: 彭磊 1977年1月生,经济学博士后。2007年9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以优秀成绩顺利出站,并获得副研究员资格,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方向的研究。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出版《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等专著,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求是》、《财贸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并多次参与国家与部委重大科研课题项目。
赵忠秀: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高端智库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贸易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际贸易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担任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15年当选欧洲科学与艺术科学院院士。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成员、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联席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IFF)第五届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财政部宏观研究人才库专家、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全球价值链。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管理世界》、《发展经济学评论》、《中国经济评论》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教材、著作、蓝皮书多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美国、挪威等国际合作课题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